以警予精神书写文学传奇
谭士珍 湖南读书会
《死囚的伊甸园》——
我国第一部反映麻风病人生活的文学著作
麻风病是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可以引起神经、皮肤、四肢和眼睛的永久性损害,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一提起麻风病,便有谈麻色变的感觉。旧社会对付麻风病人很残酷,不是烧死,就是活埋。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积极防治的方针,把病人与健康人隔离起来,建立麻风病村或麻风病院,这样的村和院全国便有800来处。麻风病人是怎样生活的?医务人员在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是怎样救助的?具有忧患意识的舒新宇决计闯麻风病禁区,他的决心遭到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劝他放弃这种打算。作家要写的题材多得很,为什么偏偏去写麻风病人呢?舒新宇的理由是:麻风病人如同死囚,是被社会岐视的弱势群体,但他们也是人啊!他决心要为更弱势的麻风病人鼓与呼!
( 舒新宇(右)与王跃文合影。)
走进那个被遗忘的恐怖世界,这要有不怕苦的精神,更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尽管舒新宇的决心很大,但一旦进入麻风病区,心里还是胆怯的。他第一次走进溆浦县偏远的统溪河麻风病院,只见患者只能拖着残缺的四肢在地上爬行,身子带出一道道血痕,那情景实在令人可怕。在那里,舒新宇不敢喝茶,不敢吃饭,甚至连板橙都不敢坐,生怕传染病毒。而病人呢,显得那样的拘谨和自卑,低着脑袋,把头扭向一边,生怕唾沫星子溅到别人的脸上。这样的采访无疑是很艰难的,要想获得采访的成功,必须彼此消除戒备,心与心的融和。舒新宇读了不少有关防治麻风病的书籍,知道这个病的危险性和传染性确实很大,主要通过含有麻风病杆菌的皮肤或粘液接触所致。但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决定于人的抵抗能力,也就是免疫力。为什么那么多的医务人员天天与病人打交道很少传染麻风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麻风院大多建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和悬崖峭壁之上,由于麻风院特殊的地理环境,他每次采访都要爬山涉水。采访者对被采访者像亲人般对待,病人什么话也愿意谈了,很多患者痛哭流涕向他倾诉自己遭受的苦难,舒新宇也是边流泪边作记录的。
有一次,他到贵州采访一个治愈出院的麻风病人,他独自爬上一千多米高的山顶,可病人怕见生人,拒绝采访,最后在一块包谷地里找到病人,病人见到舒新宇十分感动,在包谷地里相互交谈,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
贵州省安龙县麻风院院长是位抗美援朝的功臣,得过金日成勋章。舒新宇去采访他。采访完后,院长请他一起吃饭,问道:“你敢吃吗?”舒新宇说:“吃就吃,我不怕传染,我也不相信会传染。”
在湘西采访时,他发现田垅中有座矮小的房子,孤零零的。有人告诉他,那里住着一位上了岁数的女病人,已治愈出院,但无亲无故,一年到头,也没有人到过她家,村里人象避瘟疫般地躲着她。舒新宇决计去看望。一进女病人家,这老人感动得放声大哭,赶忙削甘蔗给他吃,舒新宇特意站在门前吃,这一行动感动了村里人,舒新宇借此机会向村里人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要歧视病人。从此,村里人开始与老人交往,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近半年的艰辛采访,获得了大量催人泪下的素材,创作出长篇纪实文学《死囚的伊甸园》,首先在北京《十月》杂志发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国麻风协会称“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麻风病人生活的文学著作”。《北京晚报》、上海《解放日报》等报纸相继连戴。香港记者专程到溆浦采访舒新宇。接着,中国文联出版社出了单行本。日本大阪大学一位教授看了书后,深受感动,译成日文,其父母亲是麻风专家,曾在中国卫生部担任过麻风顾问,看了书后,也大受感动。两位老人表示,如果日本出版社不出版,他们愿意出钱,资助儿子自费出版,也要把这本书介绍给日本人民。
《死囚的伊甸园》后来入围湖南省首届毛泽东文学奖。日本笹川财团看了《死囚的伊甸园》深受感动,推荐作者参加由财团资助的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尊严尊敬日纪念大会,舒新宇是唯一的特邀嘉宾。他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扬起尊严的风帆》演讲,呼吁人们不要岐视麻风病人,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
《破解屈原溆浦之迷》——
我国第一部探索屈原流放溆浦的学术著作
舒新宇是作家而不是史学家。学术研究全靠事实说话。舒新宇现在要研究二千多年前的屈原,他缺少渊博的历史知识,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了,可贵的是,他有坚强的性格,要不,怎么敢闯人见人怕的麻风病禁区?他有顽强的毅力,要不,他一个学历不高的能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要有压力,压力可以变为动力。他不知跑了多少图书馆,访问了多少屈原研究的史学专家,只有大量占有材料才谈得上研究。屈原流放溆浦,留下许多千古之迷。现在,舒新宇重任在肩,到了解开这个迷团的时候了,他感到无比的亢奋,仿佛仰天长啸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内心极度痛苦的屈老夫子就站在他面前晃动。
( 舒新宇(右)与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左)在北戴河中国作家协会疗养院合影。 )
这时候的舒新宇,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每天,他黎明即起,凌晨入睡,不知什么是饿,什么是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部25万余言的《破解屈原溆浦之迷》写成功了。他长长吁了一口气,人也瘦了七、八斤。
书稿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我国第一部探讨屈原流放溆浦的学术专著,被专家学者誉为“这是屈学研究著作中写得最有新意、最有可读性的一本书,填补了屈学研究空白之作”。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国80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推介此书,并登上国家图书排行榜。2007年9月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的国际楚辞学术研讨会暨屈原学会第12届年会上,舒新宇登上了高规格的国际研究会的讲台,面对海内外的专家,他不用讲稿,慷慨陈辞,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方铭撰文指出:“舒新宇先生的这本书,代表了一个溆浦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诚挚的感情,相信读者阅读之后,能从其中寻绎到舒新宇先生浓浓的家乡情。”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著名屈学家陈怡良先生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立论宏大,阐幽探微,辩证详实,切中肯綮,颇具说服力,确可使屈原是否放遂于溆浦之迷,得能破解。对先生这种追求之精神与毅力,令人十分敬佩。”
4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追求——
以向警予的精神讴歌女中豪杰向警予
向警予的故事,在溆浦县广为流传。舒新宇从小就十分敬佩女英雄向警予。
1977年,舒新宇正在拼命复习,准备参加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考试临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来了位女编辑,说是国家要大力宣传老一辈革命家,要县里组织人为向警予写一本书,任务自然落到他的头上。舒新宇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前往长沙、武汉、上海、广州等地调查采访,整整记录了5大笔记本,搜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
1979年,《向警予的故事》出版了,发行了近60万册。另一本故事《向警予》(与谭士珍合作),发行了20万册,该书获湘版图书一等奖、湖南省政府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湘鄂赣陕四省革命先辈故事丛书优秀作品奖。反映我党创始人蔡和森的《盗火者之歌》,获湖南省儿童文学大奖。以上两书均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选为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丛书和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推荐书目。描绘向警予的散文《过年》,获《儿童时代》优秀作品奖,1986年被选为湖南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
198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约他创作一部反映向警予长篇小说。这时他已到乡下中学当教师,在紧张教学之余,他利用晚上写作,每天从夜晚9点写到12点,很快写出了8万多字。他把书稿寄给出版社征求意见,出版社认为不错,退回到宣传部,要求作者尽快写完书稿。谁知宣传部的同志不小心把书稿弄丢了。舒新宇当时都懵了!大脑一片空白,痛苦之余,决心以坚强的毅力重写。他又一次去向警予工作过的长沙、武汉、上海等地搜集材料,先后购买了150多本参考书。转眼到了2005年,《向警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是当年湖南省唯一入选的作品。
( 舒新宇与向警予88岁的女儿蔡妮(中)、向警予外甥媳妇孟雅合影。摄于2010年10月)
尽管是做为纪实文学来写,但舒新宇最大限度地还原向警予的真实性。书中写到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都有根有据。2012年,76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终于完稿,后又多次修改,人民出版社即将分上下两卷出版。
在向警予女儿蔡妮的支持下,舒新宇又把书稿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90万字的剧本数易其稿,终于通过了中央电视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宣传部的审查,201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并公示了《向警予》电视剧的拍摄立项。同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向警予》电视剧本讨论会,与会专家对《向警予》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剧本厚重、大气,结构紧凑,故事好看,向警予及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瞿秋白、陈独秀、李立三、陈毅、宋庆龄等人物形象塑造得棱角分明、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填补了我党传记人物影视剧的空白。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准认为拍好向警予电视剧,是对溆浦文化的一大宣传,更是对湖湘文化的一大宣传。该剧目前正在积极筹拍之中。
为了塑造好我党两位创始人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光辉形象,从文化大革命后的1977年开始,到2016年的今日,前后付出了39年的心血,可谓一生孜孜不倦的苦苦追求。他写短篇,写中篇,写长篇,最近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向警予》长达76万字。为了创作这部书,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与寂寞相伴,与艰辛为伍,如此热爱如此专注如此痴迷于同一题材写作长达40余年的人,在中国千万个作家中,可以说舒新宇是第一个,有评论家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死不顾写洪灾,献给全县父老乡亲
1990作家要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舒新宇就是这样的作家。
洪水,洪水,全县到处是洪水!
山体坍塌,村庄淹没,20万人被洪水围困。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全县干部和群众全力抢救,灾情惊动了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心系溆浦,亲自打电话询问灾情。
面对狂暴肆虐的大洪水,舒新宇心急如焚,决心将这场前所未有的灾情,以及干部和群众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的情景,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6月13日晚上,他不顾个人安危,手持电筒和笔记本,深入灾区开始采访。并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布置他这个任务,是他凭着一个作家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的。这是一个雷鸣电闪暴风骤雨的夜晚,这是一个到处漆黑充满恐怖的夜晚,舒新宇打着雨伞手持电筒行走在风雨中,当过一条木桥的时候,舒新宇脚一滑,便卟通摔倒在滚滚洪流中……
在这生死关头,舒新宇抓住岸边的树根,几经攀爬,才幸免于难。洪水消退后,他又冒着炎热酷暑,深入重灾区采访,获得了大量感人肺腑的素材,他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四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溆浦特大洪灾》,献给全县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印刷了对开大报一万份,免费在全县城乡发放,顿时轰动县城,人们争相传阅。作品中那种在危难中体现出的人性和良知,温情和无私,勇敢和奉献,忠诚和友谊,眼泪和喜悦,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县抗洪救灾领导小组随后下文,要求各单位不要再写抗洪救灾的总结材料,一律以这张报纸为准,到中央、省、市对口单位汇报,全县共获得上千万元的救灾资金。由于舒新宇的突出表现,当年,县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省政府给他记大功一次,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宣传战线先进标兵”称号。
2016年7月4日,溆浦再次遭受特大洪灾,在陈黎明先生策划下,舒新宇又写出了4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溆水之殇》,再次记录了洪灾中一个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感人肺腑的场景,催人泪下的画面。
舒新宇是一位纯扑善良的人,重情重义的人,对朋友的事,他竭尽全力去办。2010年3月15日,他为了写好一个重大案件的纪实文学,前去怀化市旁听案件的开庭,是坐小车去的,途中过桥时,一辆装货的大卡车迎面而来,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把小车撞碎了,舒新宇顿时昏迷过去。当他清醒过来,已经躺在医院里进行急救。
舒新宇伤势很重,身上到处是玻璃碎片,特别是左臂骨折。舒新宇陷入了深深痛苦之中……
整整三个月,他打着石膏绑带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全靠妻子的照料。
苍天有眼,他终于保住了左臂。出院那天,朋友们设酒宴庆贺。说“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衷心祝愿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风和日丽,平安吉祥,在人生中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我们期待着。
(参加剧本讨论会的部分专家,左起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舒新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导演刘毅然、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黄洪乾。)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文学社团成绩斐然
作者简介
谭士珍,著名作家,原湖南省军区专职作家、怀化市文联主席,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以长篇小说《朝阳花》享誉文坛。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