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奔跑的强者
涉江红帆 湖南读书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走路跑步是最平常不过了,然而,对于王友年来说,这是他不能实现的梦想。见过他的人都能体会到什么才是举步维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残疾的人,却在他的人生路上,一路步履蹒跚,走出了自己的辉煌。
王友年,出生在河北保定市雄县,大清河是他的母亲河。他的呱呱坠地,给这个冀中平原上的农家带来了欢乐。父母还有祖母以及外祖母都视为掌上明珠。然而,谁都料想不到,一场瘟疫差点夺去他的生命。脊髓灰质炎,让他落下了终身残疾。当他开始懂事的时候,看到和他同龄小伙伴们蹦蹦跳跳的玩耍,他开始感到无比的自卑。这个时候,多亏了他的妈妈和爸爸,特别是他的祖母和外祖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是长辈的爱让王友年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从而阳光驻进了他的内心。
因为身体的残疾,上学后,王友年和他的那些小伙伴们相比,困难就显得大多了。虽然学校就在本村,但就是那不到二华里的路程,他歪歪扭扭的脚步,要比同伴们慢很多,走很久。尽管这样,他坚持不要爸爸妈妈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坚持自己步行到学校,并且总是班里第一名进教室门的。正是他的这种好强的性格,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
王友年每当把大红的奖状拿给妈妈时,妈妈的眼睛总是潮湿的,但妈妈的目光里,更是过多的赞许。王友年知道,在妈妈的眼里,儿子一点都不残疾,儿子会做得更好,会比他的同龄人更加的优秀。
因此,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遇到生活迷茫的时候,书中的那些杰出人物,就会给他指明方向,给他力量,这也为他后来喜欢文学和开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王友年的初中阶段,正赶上国家恢复高考,他和他的同龄人一样,都心中怀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抱负,昼夜苦读,那时,他的数理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当真正参加高考时,王友年却因刚刚做完手术,高考成绩虽然上线,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拒之大学门外。这应该是王友年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巨大打击吧。
这件事对王友年确实打击很大!在中学校园里,他曾和同学们引吭高歌那首振奋人心的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此时,面对不能走进大学校园的现实,王友年觉得自己再没有资格唱这首歌了。他觉得自己再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
那一刻,王友年第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王友年曾说过:至今他还要感谢一个人,一篇文章。是这篇文章,让他从悲观失望中走了出来,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个人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方明,还有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
当时王友年做完手术不能下床,陪伴他的只有他喜欢的书籍,和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因为他对古典诗词的偏爱,方明主持的《阅读和欣赏》成了王友年每期必听的节目。当听到方明朗诵的《前赤壁赋》后,他的心一下子被苏轼那豁达的人生态度所感染,心窗被打开了,他开始认识到,人生的路不只是上大学,在另一条路上,人们同样在创造着自己人生的辉煌。
于是,王友年走进了村里,和许多要急于改变家乡穷困面貌的乡亲们,一起摸索致富的道路。
当时由于国家政策的不明朗,农民自己合股干企业,还不能名正言顺地去做。那些跃跃欲试的父辈们,把希望都寄托在王友年的身上。因为入股的这些人当中,有文化的没有几个,王友年仿佛成了他们的工程师,也是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担子。从此,他吃住在厂里,用学到的知识,用在了图案设计上,他要用她的聪明才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
其实,当初建厂时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大很多。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资金,缺少技术。王友年和同事们开始是租用的闲置民房,从北京郊区买来的淘汰设备,因陋就简干了起来。他们还从北京请来了退休的师傅,那时的王友年把精力都用在学习技术上了,几个月下来,体重都不过五十公斤了。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他们硬是把工厂办起来了。
建厂一年后,这个小厂开始小有名气,并且引起了河北省委的重视,因为当时有些人对这种办厂形式还不是很理解,国家政策也不是很明朗。那年冬天,省委书记金明同志亲自到厂里调研,听取了村里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后,鼓励他们说:摸索着干下去,这种办厂形式,虽然全国首例,但有利于乡亲们改善生活,增加财富,就值得鼓励。
后来河北日报也作了相关报道,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这更让他们有了主心骨,步子越迈越大。很快,这个厂就成了雄县的纳税骨干企业,可以说,厂子的发展,王友年付出了汗水和聪明才智,而且他设计的图案一直是外贸部门的免检产品,受到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客户的赞誉。
尽管王友年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但他心中的梦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下班后,当同事们去唱歌跳舞,或者喝酒打麻将去的时候,而他却开始了学习函授大学课程,他一直想圆他的大学梦。
没有走进大学校园,一直是王友年的一个遗憾,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白天繁忙过后,夜晚,一盏灯,一本教材,三年的时间,一千个夜晚,从古汉语到希腊文字的起源,从问天的三闾大夫到苦苦思索《浮士德》的歌德,王友年用先贤的文字充实着贫瘠的大脑。那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特别的充实,对未来也特别有信心。三年后,王友年顺利地读完了《北京语言文学大学》的函授课程,并且没有耽误厂里的工作,这期间,他设计的产品被保定市外贸局评为二等奖;另一产品为法国大使馆收藏。
其实,当时厂里人并不支持王友年读函授,认为这会影响工厂的发展。但他不这样认为,读函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图案设计本身就是艺术,没有渊博的知识,设计出来的图案就没有厚重的历史感,也不会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要求。要知道,我国的地毯大多都是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所以,王友年当时坚持读完他的函授课程,更多的是想如何提高他的设计水平,客观上也是为了工厂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正因为王友年有高瞻的眼光,他们的产品赢得了众多客户,并且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国副委员长赛福鼎考察了这个乡村小厂,看着王友年设计的波斯风格的地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他们还迎来了冰岛副总理兼能源部长,他对王友年设计的地毯图案表示了喜欢,这无疑是对王友年的巨大肯定和支持。这个时候,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了,因为他做出了健全人没有做出的成绩。
由于王友年的努力和刻苦学习,也让他找到了自信,企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因为学习了西方文学,对意大利客人的抽象美学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设计的抽象图案,得到了外商充分的认可和赞誉,他们厂也成为了第一个和外国合资的农村个体企业。当时有意大利的客商找到了他们,提出合资建厂,几年时间里,王友年的设计成了意大利国内的一个品牌,连续几年里,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的企业一直是省市县三级AAA信用企业,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嘉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是企业最辉煌的时候,规模也一直在扩大,周围乡镇的乡亲们都因在这个厂上班,家庭富裕了,新房盖起来了。后来加工网点还向县外乃至外市延伸,连张家口偏远的山区里,也有了他们的加工户。
仿佛老天注定要考验强者的毅力,进入新世纪,由于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加之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危机仿佛是瞬间来临的,这让王友年和他的同事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多年为之付出的厂子说倒就倒了,他一时无法适应这种现实,这是王友年人生的又一次低谷。要知道,这个工厂,王友年为之付出了他二十几年的心血,他的目标也希望她能做成全国的百强企业。但是因为客观的存在,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加大,加之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美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这都是人力无法克服的。看着工厂一直在亏损,只有宣布破产了。当时,王友年的心像碎了一样。
风物长宜放眼量,能从这个低谷走出来,又是文学帮了王友年。在家的时候,王友年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梦,要强的他不能让自己的梦破灭,他要用他的努力去实现她。虽然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二十几年的心血付之流水,但他收获了丰富的阅历,锻炼了顽强的性格,他要用文字,把他的这些朋友们写出来,把他的梦想写出来,用他的思想去影响他的读者,告诉他们,人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梦想。人们追求的,不只是个人的幸福,更多的是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王友年开始了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与爱有约》的创作。
王友年在创作《与爱有约》的时期正逢人生低谷,生活是现实的,在面包和理想之间,他依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部小说,他是一气呵成的,完成后,受到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先生的好评。后来他一边找工作,一边继续文学创作。生活虽然艰辛,经济压力比较大,但为着自己的梦想,王友年一刻也没想到失败和放弃。后来找到一份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因为自己热爱的文学,一直觉得生活的很有意义,苦并快乐着。功夫不服有心人,他也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写出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后来被保定市作协吸收为会员,又被中国散文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王友年的中篇小说《齐大伯轶事》是他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作品原型取材于一位真实的伤残退伍军人,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齐大伯轶事》曾被荷花淀文学月刊评委优秀作品,并给与发表。
在以后的创作中,他陆续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创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散文《温月光下酒的人》曾被环球热点网文学大赛评为二等奖,同时也发表在省级报刊上。
2009年,王友年在繁忙的工作中,又创作了长篇小说《苦恋,在大漠的边缘寻找归宿》,这是一个爱情和家庭的悲剧。在小说中,我试图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爱能让人幸福。小说故事有些老,但总有一些新的问题,至今人们没有给出一个说的过去的答案。这也许就是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这样的文学创作,是相当辛苦的,也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包括他的妻子。但是,他总是牺牲掉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尽量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家庭,用这样的方式,把他的思想,把他的梦,展示给他的朋友和爱他、支持他的读者们。
因为王友年的努力,他的作品也逐渐被人接受和喜欢。他的处女作《与爱有约》被新浪读书频道看中并成功签约。另一部长篇小说《谁动了我的男人》也被大型文学网站“榕树下”采用。他的诗歌《妈妈,今日我不会写诗》在被苏林艺高杯文学大赛中评为特等奖;散文《家乡春节习俗漫谈》也获得首届柏青杯文学赛特等奖等等。
人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奋斗的动力。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需要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拼搏。有梦想。不是好高骛远,而是需要脚踏实地,需要辛勤的付出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从王友年这几十年的经历中,可以给人这样的感悟:有些人虽然就像一颗小草,卑微弱小,但只要没有失去向上生长的渴望,把根深深植于大地,这大地就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她们就是力量的源泉,无论遇到怎样的疾风暴雨,只要将自己牢牢地依附在大地母亲的身上,永远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最后定会迎来自己的辉煌!
王友年自己经常说:我的家人,我的老师朋友们,就是哺育我生长的阳光雨露,我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有赖于他们的帮助和关怀。走到今天,我更想说的是,我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只有有这样的思想,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得到人们的喜欢。
是的,王友年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他的心从来没有残疾,王友年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人生绘就的有声有色。他很平凡,但他的历经磨难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却无时无刻在感动着身边的人们,他们的励志故事也在不断地激励着大家,他的人生坎坷经历和文学创作之路,相信每个人对人生的感悟都会有所启发。
他身上有着优秀的品质,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在现实中,有很多年轻朋友们在生活和事业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坎坷,但是,命运是公平的,正像王友年,老天剥夺了他奔跑的权利,却赋予了他能够飞翔的心灵,四十多年来,尽管经历坎坷,却时时收获真爱。祖母和外祖母的宠爱,父母的呵护,恩师的教诲,妻子的贤惠,同事的关心,同学朋友的帮助;这一切让他感受着人生的温暖和伟大,他心怀感恩一路走来,用自己真诚的心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希望现实中的年轻人,面对自己暂时的挫折,都像王友年那样,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让自己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