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人未识——记成功男人何维贵的贤内助颜素珍
作者:余振魁 湖南读书会 时间:2017-10-26
关注潇湘悦读网微信 放入收藏夹
阅读:
次
幕后英雄人未识
——记成功男人何维贵的贤内助颜素珍
余振魁 湖南读书会
人们惯用“贤内助”来比喻优秀的家庭妇女。何维贵每当提到妻子颜素珍总要由衷地说:“我的事业有她的一半,甚至更多!”
自从2000年7月16日何维贵敲响湖南卫生体制改革第一锣后,他先后获得了“世界杰出华人”、“中华脊梁——共和国百业杰出人物”、“华夏医魂——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浏阳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推动力人物”等几十顶桂冠。还担任了浏阳市第六、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而妻子颜素珍助推他走向成功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让我们来认识颜素珍这位幕后英雄吧!
1955年10月,颜素珍出生在永和镇段石村的贫困农家,由于人多劳少,又全靠务农,小颜只读了小学就停学干农业。艰难的磨练让素珍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精打细算、争强好胜的品性,她担任过永和乡铁姑娘队队长,评过乡插秧能手。何维贵家住七宝山乡丰盈村小水岭的大山沟里,家况与颜家极为相似,相对颜家来说更为偏僻落后。何家虽贫,却苦缴何维贵念了中专。毕业后,小何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及村干部。颜何两家虽远隔七十多里山路,却缘于姻亲关系,让颜素珍与何维贵相认相知。 1974年10月,小何与小颜恩结连理。何家虽处穷乡僻壤,一家老小九口,小颜不嫌不弃,心甘情愿地挑起了家务重担,还天天出工。
1976年8月,小何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本科。面对这天大的喜事,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小俩口高兴得一连几晚都没睡好觉。小颜看透了小何的忧思,温柔地劝慰丈夫:“家里的事你千万别牵挂,我会一肩担过海的,你只顾安心学好功课,为山里人争光!”
何维贵来到长沙深造。每当他忧虑起困窘的家境,脑海里就闪现出乡亲们期待的眼神和妻子的嘱咐,他尽力克制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自从何维贵离开身边后,小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老小,里里外外就全靠她这个20来岁的年轻人了!其时,小颜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起早贪黑忙完家务,照顾好老小,就去出工。人家歇气时,她打猪草,割兔草,家里喂了四头猪、两只羊、六只兔子,还有成群的鸡鸭。她还兼了村办算盘厂会计,每到厂里做完账,就学做油漆工、帮着车算盘子。“那几年可是苦到了尽头,累到了极点啊!种田的全套工夫我都做过,踩禾蔸,我双脚都踩得出血呢,手上满是老茧,身体又黑又瘦,小病不断·····这几年我深夜孤独地闷在房里,不知哭过多少回哦!”颜素珍如是说。“然而纵苦纵累,我还是咬紧牙关挺着,盼只盼何维贵学有所成!这几年,我节衣缩食省出钱来解决老何的学杂费和日常开支,还拆空去长沙看过几次他呢,为他带去自己做的布鞋、剁的辣椒、霉的豆腐等,给他洗衣被······”听着颜素珍的深情诉说,笔者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
苦熬了四年,何维贵毕业分配在浏阳永和磷矿医院。“工作环境倒是好,可离家太远,照顾不了家里。”颜素珍说。一年后何维贵请调到七宝山硫铁矿医院,一干就是五年,比在永和要方便多了。而颜素珍却依然双肩挑着“半边户”的重担。一家老小,三亩多田,一亩多土,还有几亩山林,家禽家畜照样养着。这一切都主要靠她。而且她又生了孩子,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她患上了“卵巢瘤”,一连几个月卧床不起,全靠自己料理,她又偷偷哭过好多回。她多么希望老何能在身边啊!
自从何维贵上了医大后,村里的合作医疗室近乎瘫痪,缺医少药,山里人三病四痛得跋山涉水几十里去山外求医。乡亲们多么希望何维贵能回到山里来哟,家人盼,乡亲盼!老何能不为之动情么?朴素的乡情促使老何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家开诊所。
1986年,何维贵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阳回到了小水岭,颜素珍心里乐开了花,乡亲们放的鞭炮响彻云霄,不久,夫妻诊所便在小水岭的老屋场诞生了!颜素珍忙完农活、家务之余拼命向丈夫学习护理和调剂,而老何则手把手地一边行医一边教妻子。夫妻俩手携手,把这个白手起家的个体诊所办得好好的,村民们都啧啧称赞:“咱们的何维贵是个不忘本的好伢子!”经过医大深造的何维贵再也不是当年的赤脚医师了!他中西医结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颜素珍的护理与调剂也做得精细到位,尤其是对就医和住院的病人都留茶饭且不收伙食费。夫妻俩还热心山乡的公共卫生事业,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他俩的无私奉献。夫妻诊所渐渐发展成拥有价值十多万元的医疗器械和中西药品,开设了十多张病床的小医院。兄弟分家后,夫妻俩就在老屋对面建了栋2层楼房做医院,不但基本上解决了方圆几十里大山区缺医少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而且还吸引着不少江西的边民前来求医,购药。为了让丈夫专心医术,颜素珍没日没夜地又忙农活又忙家务又忙调剂护理。凡重病患者住院,她不但煎药、喂药,还送茶喂饭,为之抹澡洗衣,接、倒屎尿、做按摩等。夫妻俩待病人如同至亲,病人也将他俩视为至亲的事例不胜枚举。 1987年,桂龙村15岁的小青年张运良患脑膜炎,三天三夜,抽搐不止,“死”去三次,靠托何颜夫妻一次次做人工呼吸,一次次精心抢救,将其性命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不到一个月,小张不但痊愈,而且奇迹般地没一点后遗症。小张视何颜为救命恩人,跪在夫妻俩跟前,拜其为干父母不肯回家了。何颜夫妻也就动情地收下了这个干儿子,为他娶亲成家。与小水岭一山之隔的中和乡供电所职工吴建明、张开明等都因患病受到何颜夫妻的精心诊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深受感动。他们真心诚意地破例把中和乡的高压电接进小水岭,为大山沟里的家家户户安上了夜明珠,使诊所的电疗设备派上了用场·····在何维贵颜素珍夫妻的支持下,公路也修进了小水岭,从此丰盈村真的丰盈起来了。
何颜夫妻的个体诊所名声越来越大,而近邻的中和乡医院却每况愈下,中和乡的百姓不安,乡党政领导更是着急,一次次的上门请老何来中和卫生院当院长,但丰盈村的乡亲又不许他们走,夫妻俩真是左右为难。1995年底的一天,中和乡党政机关8位干部在乡党委书记胡孝坤和乡长黄均全的带领下一齐来恳请老何出山,夫妻俩被胡耀邦同志故乡人的诚心所感动,决心为耀邦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做点贡献。老何豪爽地答复:“若是你们今天把我家里的酒喝光了,我一定去!”中和乡的领导们求贤若渴,党委胡书记立下军令:“咱们今天一醉方休!”颜素珍办了两席饭菜,搬出所有的酒坛子,夫妻俩与客人频频碰杯豪饮,结果主人未醉,客人们醉得一个个东倒西歪。老何说话算数,次年春节刚过,夫妻俩就说服挽留的乡亲:“如今是改革开放年代,就让我俩去闯出点名堂来吧!我们会报效家乡的!”就这样,夫妻俩踌躇满志地带着孩子们在中和乡干部群众的热烈迎候中走马上任。他们先是租住在离卫生院所在的苍坊有十多里路的雅山民房,每天夫妻俩就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上下班。颜素珍在医院担任出纳、调剂员,还得操持家务,因而她比老何更忙更累。她辅佐老何改革原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班子,扩建医院,仅两三年就使中和乡有了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受到五湖四海前来胡耀邦家乡参观者的好评,业务扩展到湘赣边界的好几个乡镇。然而夫妻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才2万多元。比原先开个体诊所时每年收入十多万元差了一大截。这还不算,连自家带去的价值十多万元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6万多元存款也都贴在了中和医院。这几年,夫妻俩累得不可开交,还要经受好多不明不白的委屈,少数人嫉妒、排挤、刁难的事时有发生,每当这时候,颜素珍总要多个心眼,一次次地从身心上保护老何,宁可自己忍辱负痛。对照原先在家开个体诊所的情况,夫妻俩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从产权制度上来个根本的变革,仅靠在旧体制上修修补补是绝对办不好医院的。这就为日后夫妻俩敲响三湘医卫改革第一锣奠定了思想基础。
2000年7月, 老何毅然与人合伙买下了文家市医院的产权。启三湘医改之先河。对此,笔者在2009年5月成稿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一文中有详尽记述,但对颜素珍为此付出的努力却未能写入。首先,老何敢走出这关键的一步是颜素珍有力支持的结果。其次,为筹措100多万元的股金,颜素珍毫不保留地献出了家中一切值钱的器物,甚至她在中和为备急用瞒着老何每天存5元钱,一共存下的900元也取出来凑数了。为了借钱,她一连个多月不畏艰辛,走遍亲戚朋友同学家,有时扑空,有时遭白眼冷遇,有时几天内才借到1000多元钱。为借钱她还大病了一场。再次,经营文家市医院之初,百端待举,千头万绪,颜素珍没少花心思。她负责后勤兼出纳。她买回布匹,开夜工自己剪裁,踩缝纫机做病床床单、被套、枕头,做工作服。她只身一人跑长沙等地购药品、器械等。起先未请人,连病号在内的三四桌茶饭都是自己做······她依然是那么忙,那么累。由于自己有了医院经营权,她苦得其所,累有所值,乐在其中。
医院越办越好,颜素珍毫不迟疑地支持丈夫为社会公益事业倾情付出,她亲自照料医院认养的几个五保老人。为了老何的身心健康,她宁愿自己多操心多吃累。 2004年初,当老何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时,她气得昏瘫倒地两个多小时,苏醒后便立马催促老何去北京诊治。在北京住院8个多月,她左右不离,精心护理,让老何得到了较好的康复。2007年初,颜素珍主动向老何提出新建门诊住院6层电梯综合大楼的方案。夫妻俩合拍后,即着手基建、购置设备、招聘人才等。在颜素珍的全力辅佐下,仅一年多就把医院建成为湘赣边界区域中心医院······
颜素珍为着丈夫的人生之路和改革大业,为着改变老边穷山区落后的医药卫生面貌,她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人生!这样优秀的女人难道不值得我们讴歌吗?
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浏阳市政协文史调研员余振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