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里乾坤 笔下苍生
一记爱心书评家万辉华
何发涛 涉江红帆 湖南读书会
买书,淘书,藏书,读书,写书.评书。坐拥书海如沐十里春风的万辉华先生自号"书痴"。近万册藏书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藏书是乐趣,写书是癖好,以书为友使他获得了心灵上最大的自由,淡定,超脱,但又不自傲自骄。读书既自娱又娱人,于是以手写心,以笔为椽,行文为苍生抒苦难,写诗为红尘过客存影象。《心灵有一片风景》、《书生情怀》两本集子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
近年来随笔,书评,诗歌更是接地气,总有亮点闪光和质感让读者受到启迪和感召,其诗作巜会漂泊的芦苇》获省作协征文三等奖。其乡土系列诗更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灵气,在巴陵诗坛独自开拓了一片天地而不同凡响。
买书成痴 交友为书
八十年代走出校门后,辉华先生深得其家传熏染,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书是他的钟爱,宁可食无肉,但不可读无书,于是搜罗古今中外典籍成了他最大的啫好。
那个时代,刚刚从文革思想混乱中走出,改革声中伤痕文学,朦胧浱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和反思古代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各种流派犹如春日的花园,百花争艳。人的尊严,人活着价值,社会向何处去?这些都成了文学的母题。为了买书,他在每个周末,都要去岳阳南岳坡附近的外文书店,解放路的竹荫街新华书店以及位于岳阳师专附近齐家岑书店淘书,每当满载而归时便向文友展示他的收获,心中喜不自禁。
那时候居住在岳纸不到十五平方的房子里,几个书架满满都是西方哲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现象学,实证浱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当代大家著作。当时电视未平民化,没有手机,网络更属稀罕物。那时,三五好友,一两瓶大米大曲,一碟花生米,一盘猪头肉,摇着折扇,坐在星光闪烁的法国梧桐树下夜宵摊边慷慨激昂谈异化,谈人的个性解放,谈人生的价值,谈如何追求个人的自由。他总是主角。他不时也相邀岳阳的年轻文学朋友来开沙龙,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体会。他亦是最为活跃的一个。
那时的年轻人,心地纯洁,总是高挚着理想信念之旗,期盼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迷惘和困惑也缠绕着他,一枝笔在更深昏黄的电灯下记载他的怀疑和思考,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现在还整整地码放在他的书柜里。那是青春时代最沉重而又宝贵的记忆,弥足珍贵。
读书成瘾 无书不欢
几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而读书已是他每天的必修课,除了特殊情况以外,每天必须保证四个小时的读书时间。西方各种理论学说为他打开了心灵的一叶窗,但是毕竟文明的源流不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探究传统文化的奥秘和民国大师的心路历程,他在后来的时间里大肆搜罗近代民国大家的学术著作,吴宓,陈寅恪,胡适之,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冯有兰、汤用同的书籍、传记和日记等,西南联大诸般史料,沈从文、傅斯年、蔡元培、梁漱溟、蒋梦麟、钱穆、季羡林、梅贻琦、张伯苓等生平事迹,人生趣事无不一一印在其脑海中,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权贵拍马,不写捧哏之文章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同时他也以考据的形式绍介大师之风范。并有大量书评述评被《潇湘晨报》《粤港信息报》巜羊城晚报》刊用,并被收入《书生情坏》一书。知识分子的命运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又将目光聚焦于晚清知识分子群体,并对湘籍历史人物曾国藩、曾纪泽、左宗棠、郭嵩焘、吴敏树等传记,日记以及来往书函进行研读,探索满清中兴之盛衰,以古鉴今,力求还原这些被遗忘大儒之风骨,以为当今知识界犬儒之风盛行而行以醒酒之方。
化书为著 乐于传播
辉华写作颇勤奋,评论曾是其人生之重点,旁征薄引,去伪存真,条分缕析,使历史人物鲜活于目前,夹述夹议,洞明其理,为当今社会理念尽失而忧心。近几年又新拓一片天地,写诗。诗歌的创作主体以挖掘地方风物,百业之工匠,文明淘洗后消失的影像为要务。乡土味浓厚,灵光片羽间能悟能抵达生命之本源。他的诗已形成了独立的风格且为当今诗坛吹起一股朗朗的新风,在网络便捷发达的今日,微信微博和传统媒介中有他大量的优秀作品,诸君不妨去细品其妙吧。
近二十年来,他撰写的书评, 时评, 艺评约有200多篇, 刊发于<<光明日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全国知名报刊, 有50多篇分获全国省级征文评优一二三等奖.
他年年要到学校, 社区, 企业, 机关作渎书丶写作讲座, 参与送文艺下乡下基层的志愿服务. 为乡村小学捐书1000多册.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他于1992年获岳阳市首批书香之家称号,1995年, 被岳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百名优秀知识分子. 2002年, 他加入省作家协会, 连续四届当选为岳阳市作协理事. 他现担任岳阳新闻传媒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丶副总编辑. 近年. 他荣获岳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和谐家庭丶学习型家庭丶最美家庭等称号.。
笔者在此期盼爱心书评家万辉华以后的人生更精彩,把书香播撒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不,是全世界。
【编审:张立云 贾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