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主持人:刘鑫(中访网文化事业部主任)
周志男(中访网文化事业部全媒体记者)
作家简介:梁奕,长沙电视台编导。武警服役11年,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多次采访和接触过多种行业的顶层精英、敏感人群以及最强悍的杀人死囚。开过广告公司、KTV,办过工厂。2002年策划最高检电视栏目《法制中国》,并担任总制片人,2003年策划最高法《中国法庭》并任艺术总监。其长篇小说《制片人》《纸手铐》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期刊上先后分别刊发18万字,《制片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由人民东方出版社出版纸系列三部曲长篇小说《纸手铐》《纸牢笼》《纸篱笆》。因为其惯用语音打字输入写作,被誉为“第一位语音作家”。
语音创作的新型创作模式
近期、长沙晚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全文如下:长沙作家梁奕以语音创作的“纸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暨《纸篱笆》作品研讨会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梁奕是长沙电视台编导,近几年来连续推出长篇小说《制片人》、“纸系列”三部曲,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引起了文坛关注。“纸系列”三部曲出版密度很大,去年9月《纸手铐》出版后,去年底和今年初又接连推出《纸牢笼》和《纸篱笆》,其中《纸牢笼》和《纸篱笆》是他尝试以语音写作的成果,初稿只花费3个月就成雏形。梁奕在会上分享了语音创作模式的心得,并现场进行语音创作演示。
快节奏的生活
语音作家梁奕是一个快节奏的行者。他两三个月,就可以写完一部长篇小说,而他也创造了用语音写长篇小说的记录。这件事放在以前,他绝对不敢公之于众的。但自从他看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IQ848》后,才敢把他两三个月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这件事大白天下。梁奕在读村上春树的《IQ848》时他注意到,村上春树每部小说的封面上都会注明写作周期,而他的写作周期就是短短的二到三个月,之后他就了解到,村上春树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他每天都会长跑二十公里,,而且他每天还会游泳,也正因为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村上春树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而这也成为梁奕之后每天坚持锻炼的一大原因。也正是因为他看到村上春树写书的速度以后他才敢对外讲出他用语音写小说只用三个月。
虽然语音写作后期需要反复润色修改,但写作关键是第一稿花费的时间多,这种语音输入的方式也真正提高了梁奕第一稿的写作速度。在以前,他写东西每天的极限能写八千到一万三千字,之后还要把纸上的稿子敲到电脑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奕通过一个联合国做高级翻译的朋友那里听说了语音输入,他也就试了试,而这一试着实让他惊喜了一把。他告诉笔者,语音写作时不用看屏幕,没有了面对屏幕的压迫感,写出来的东西更加轻松准确了。
其实梁奕的快节奏,不仅仅体现在他写作的王国里,也贯穿了他生活的始终。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然后赶到球场。在那里有一帮天天一块打球的朋友。他击球的速度也十分的快,渐渐地在球场上他也渐渐成了一位高手。而他打球也十分有特点,没有间隙,不聊天也不喝水,一气打下来一个多小时,中间不休息,打完后把早已经凉好的白开水,一口气灌下去。他说运动当中他从来不喝饮料,因为身体需要的只是水分,任何添加物对每个个体来说,不知道是否多余。所以每次打球前他都会准备好开水,等球打完开水也凉了,一口灌下去,即省时间又解渴。然后再快速冲个凉就去上班了,久而久之他也就只喝凉白开和矿泉水。他也不会喝茶,有朋友邀请到茶馆去喝茶,如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目标和谈话的主题他都会回避。
他是多重身份的作家
梁奕的工作是做业务。而他做业务特点也就是快,寻找客户要快,敲定客户也要快,在他看来这些都必须走在别人前面,不然就会落后与旁人。到目前为止,梁奕和同事所做的那个版块,他的业务目前是做得最大的,去年他还被评为公司的业务标兵。
在和梁奕先生聊天的过程他给笔者讲了一个小典故。两个猎人没子弹了被老虎追着跑。跑在后面的就对前面的说:“我俩跑不过老虎,肯定会被老虎吃了,还跑干啥?”前面的人回答说:“我跑不过老虎,只要跑过你,跑的比你快就行了。”梁奕告诉我他很喜欢这个关于丛林法则的故事,他说:“当你竞争不过敌人的时候,你可以竞争过伙伴。这就是现在市场经济的现状。”
在梁奕身上还有一种快节奏生活的体现就是自驾游。,他喜欢自驾,喜欢开着车去远行,每次自驾前期,他都会做好攻略之后再出发。梁奕的父亲母亲也被他的习惯改变了很多,打电话过去说第二天出发,到了第二天他接父母亲时,他们的行装全部都已准备好了。2013年国庆节从长沙穿过湖北、山西、陕西、宁夏,然后去了内蒙的额济纳旗,之后再从嘉峪关西安回长沙,全程6400公里,国庆节八天全部跑完。梁奕说,如果前期没有完整的攻略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纵横千里,急驶如电,现代人的江湖感觉也油然而生。
快速准确高效的工作作风是梁奕在部队形成的习惯。到部队之前,梁奕也是从地方大学毕业分到部队的。在部队干新闻干事,一开始也是做事吊儿郎当上班老迟到。第一次梁奕跟领导坐车出差,吉普车晕车要吐,而首长的车直接开去训练场,首长脚一沾地,带队的跑来敬礼报告,而这一幕梁奕没有拍到。之后那个首长对他说,看你这个兵体质怎么这么差,怎么能适应战斗需要。所以,梁奕就渐渐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完成了一个地方大学生到军人的转变。
之后的日子梁奕不断锻炼自己,而他的行军速度也在他的部队留下了美名。有一次在树林当中搜索前进,部队在搜索前进时枪必须是平端,要保持一个随时战斗姿态。梁奕扛着摄像机跟拍这个战斗小队,他在不断跟进部队的情况下还要保持镜头的稳定,所以他比士兵还要幸苦。但是梁奕的摄相机一直没有从肩上放下来过,最后那个小队负责人被累得没办法了。他靠着树干大口喘着气说:梁干事,你能不能把机子放下来,我们实在跑不动了,要么你去拍别人吧!
中访网:什么是语音写作?
梁奕:语音写作就是利用一种语音输入的软件直接用声音把文字读出来,取代了用键盘输入文字的创作方式。
中访网:当初是怎样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去写作的?
梁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奕通过一位联合国做高级译员的朋友那里听说了语音输入可以大大提高书写速度,网上有很多种用语音输入的软件,于是我就下载试了试。果然,通过语音输入省去了很多时间。
中访网:可以讲讲你的新书《纸篱笆》么?
梁奕:这本书通过一次三十年老同学聚会的筹备、举办,交织着一起老同学之间的股份公司利益之争,由普通的经济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在聚会的最后时刻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同学间的友谊终于战胜了利益。《纸篱笆》既贯穿了聚会和利益之争两条主线索,又散点似地写出了开门办学时代的激情如火的生活和困乏的物质生活以及当代的社会乱象。同学时代也是情人时代,官友时代,商业伙伴时代,赌友时代,甚至是嫖友时代。
中访网:可以讲讲您的创作思路么?(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这样的故事?
梁奕:《纸篱笆》的故事架构是一位球友家人亲历的一桩白热化的股权争夺的刑事案件,故事主体是留给他深刻记忆的艰苦的中学时代的开门办学活动以及中学老同学的一场大团圆聚会,故事中的人物原型都是他身旁的同学以及老师。他写《纸篱笆》人物时为了保证角色定位不走调,都是用真名写完全篇,定稿后把角色名字一次性改过来的,但最后还是保留了几位角色的真名。
中访网:在写作的道路上有没有对你影响很大的人?为什么?可以具体讲讲么?
梁奕:我只记得他是《贺龙军长》的作者,还是武警总部的文化部长,大校警衔,记得他还带着一副眼镜。他在收到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爸爸,爸爸》这篇短文时,就认定我是一个能搞文学创作的苗子。来到湖南后,本来我们政委顾荣琪少将,是建议让我这个同一机关的小尉官到他办公室去聆听总部首长的教诲的。但是他坚持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文学天赋,一定要上他家登门鼓励。于是当晚我们政委陪着他直接来了我家,当时我以为政委带着一个陌生领导走错了门。最后政委把前后经过给我介绍了一遍,让我极为震动。这个没有任何架子,爱才的总部领导这次登门鼓励我坚持写作的情景影响了我一生,前些年大家都挣钱的时候,我也忙着过生活,置办家业。但每当我闲下来,那位首长的话语就会回响在我耳边。最终二十年后促成了我在文学路上的厚积薄发,一发不可收拾。近些日子我不停地根据残留的印象,在网上和生活中搜寻这盏明灯的踪迹。最后我没有找到书名为《贺龙军长》的书,武警总部也没有一位写小说的文化部长。当时陪同他来见我的武警湖南总队的顾荣琪政委业已谢世。好在我还一直保留着那本没有正规刊号的《橄榄绿》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的地址栏中署名的两位文字编辑的名字先后输入了网络搜索,第二位刘秉荣的名字的搜索结果不禁让我眼睛一亮。他曾是武警总部的文艺创作室主任,大校警衔、一级作家,且著作等身。是描写贺龙元帅《菜刀记》小说的作者。
只是网络上身着制服的刘秉荣老师没有戴着眼镜,这可能是漫长的岁月造成了我的记忆错误。他其它的特征都符合我破碎记忆中的那盏明灯的不多的印记。但是当我想再抵近刘秉荣老师去了解他时却有点犯难了,估计他已经退休,武警总部的电话不能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通过多种途径都未能联系到他。迄今为止我一直在寻找影响了我一生的这盏文学明灯,明灯!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