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成长·快乐童年 / 涧蔷著.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7.1
(潇湘精品悦读方阵 / 张立云主编)
ISBN 978-7-5126-4915-6
Ⅰ. ①成… Ⅱ. ①涧… Ⅲ. ①诗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23707号
目录
序言李碧高001
二○一三年
“爷爷,你的袜子破了。”002
大伞与鸟窝005
妈妈来了008
“奶奶,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还不高兴喽?”
011
“因为我很想你呀!”015
讨价还价017
贪玩的孩子019
“今天要去爷爷家!”022
起子·袋子025
月光下的健身场028
受伤030
“今天的旅程真有趣”035
“要叫我棒棒!”040
“今天很开心!”043
做事的条理和耐心047
怪兽公司的能量049
讨嫌的奶奶成了朋友052
茂名拜山056
“我在想早晨为什么哭”068
二○一四年
“哭是没有用的!”072
游越秀公园075
“你不觉得这样,我会难过吗?”080
草地上的贝壳(外二首)084
“你看我厉害吧!”088
“爷爷学我啊!”090
隧洞那边的检查站093
半个月的亲密096
奶奶的歪主意100
天黑了,还没回家102
花儿献给奶奶和妈妈105
“救命呀!”107
带糖果的用意109
奶奶的反思111
恺逸的分析和奶奶的自我批评113
陀螺啊陀螺115
家里的民主气氛121
看恐龙123
给爷爷送飞机126
急诊前后129
雨伞树·飞饼131
装哑巴134
小乐园137
怎么是红凉蓝热?141
“别争了!”142
“就这样定了!”145
记分簿147
爷爷的第一次严厉批评150
“你是我的惊喜!”153
“我给你们讲原故”158
神奇的杯盖161
怀化之旅163
“我想爸爸了!”176
报喜180
妈妈睡着了183
二○一五年
你是我的棒棒糖186
台上往下跳191
速编快板书193
迎接小弟弟196
工地参观201
喂猫头鹰204
低处看得近208
说“忍”209
带爷爷游天河公园212
蚯蚓和蚂蟥217
一滴水掉在头上219
少责怪别人222
我们家的小博士225
“我要当饲养员!”229
六个人回老家232
学骑自行车235
读《木偶奇遇记》引发的谈话238
“要把全世界扫干净!”241
美味面条244
溪水清清246
从小集买冰棒回家250
三人谜语会252
给爷爷的第一封信255
二○一六年
孙儿的话——爷爷的座右铭260
叫人口难开265
除夕拜祖的路上268
猴年乡村春节270
小小画家277
书评选登
一路诗行一片心,爱孙如何不爷们
悦闲斋主人282
把诗种在爱的花园里樟 树288
醉美是清澈廖红辉295
虎子弟弟杨景甯298
后记301
后记
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恺逸已满六岁,《成长:初到人间》出版已快三年。三年,恺逸一天天长大长高,身体、知识和智力,用一个新词叫“与日俱增”,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童言无忌、天真烂漫,到口有遮拦、行有顾忌。三年,我一天天老去,虽没有明显的老化现象,但除了皱纹和白发,别的已很难再增添什么。三年,我没有停止对恺逸的观察,他喜欢我,我也爱着他,继续写作了《成长:快乐童年》,记录下在这三年中他的点点滴滴,他的鸡毛蒜皮,他的趣事、乐事、可笑之事。于是,便有了这本《成长:初到人间》的续集。
让我高兴的是,《成长:初到人间》这样一本小书,却受到许多肯定、称赞和好评。在这里稍微费点笔墨,作些述说。
最喜欢这本书的,当是我的妻子、恺逸的奶奶。她常常戴着老花镜,窝在沙发里,手不释卷,全神贯注。好几次壶中的开水在灶上烧干了也浑然不觉,沉醉在小孙儿的往事里,沉浸在诗句的描述中。她有一本阅读“专书”,每读完一遍,我就在扉页上记一笔,竟然已经通读完七篇!如果我在身边,她就边读边向我回味恺逸的活泼可爱还一边点评我的作品(当然,主要是夸奖)。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对任何一本书有过如此浓厚的兴趣。女儿、女婿,家人亲友和恺逸的阿公阿婆都给予很多赞誉。
在我工作过的单位——益阳市法院系统,反响较为热烈。时任院长孙国勇评价:“两本书(还有一本《闪亮的灯花》,与《成长:初到人间》差不多是同时出版的)都很好。我推荐给两个女儿看,她们都点赞。”老院长陈立清有一天清晨专门来到我家,表达他对两本书的称赞和建议。谌丽霞说:“两本书,我从头到尾,从序言到后记,一字不漏全部看完,很感动。我儿子牛牛(高中生)也看完了,他说,贺爷爷的书里充满了正能量。”邓红艳讲:“书里的内容太让我感动了,其中有些篇章看得泪流满面,比如,《想妈妈》那一篇,把我带入了对妈妈的深情。”王海燕以羡慕的口吻说,贺院长,你这是为孙儿留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李伟、黄浩益告诉我:“赵庭长(时任刑一庭庭长赵俊)多次对我们说,贺院长写了两好书,有水平,有趣味,值得一看。”徐先波说,他把两本书放在床头,睡觉前看几页,蛮有味。老法官陈秋华称赞:“一本写出了对孙儿的厚爱,一本反映出对姐夫的深情。都是真爱真情。”我到法院工作时,老法官王定保已经退休,彼此接触不多,自从看过我的书,他送给我一个新称呼——“贺才子”,老人家身体很硬朗,经常在院子里散步,几乎天天碰到,于是,“贺才子”便常常在耳边响起。还有李俊辉、李学军、薛谷雨、倪新献、卜雪梅、冷亮亮、李扬亚、徐学庆、贾云卫、刘觅琼、彭莉、雷志华、徐光辉、曾艳红、任建新、吴新湘、王腊梅等等干部和家属都给予了点赞和夸奖。
在市直机关的领导和朋友中,获得了好评。那一次,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杨光辉用十分欣赏的口吻称赞:“强哥,你对亲人、对孙儿倾注了深情厚爱,情在细微之处,爱在字里行间。文字也很生动,描述也很感人。想不到你搞法律的,还这么有文采。”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河清,看完书给我打了两个电话:“你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我有几十年不看文学书了,读新诗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还是通俗的好,大众化的好。”第二天他又打来电话:“你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情,可反映了人间的大爱,是所有爷爷辈的心声。”他好像第一个电话意犹未尽,还不足以表达的他的欣赏之情。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凤阳说:“书中故事与我孙儿的太相似了,写出了真性实感。”李太华、张一矛、熊国平、黄曙辉、刘正球、蒋学毛、李双建、樊树清、盛月华、刘楚勋、黄平、曹国华、唐白云、杨爱云、欧惠君……都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从百忙之中抽空看我的书,给予点赞。
老师、同学和其他朋友们也普遍表对欣赏。我的大学老师九十二岁高龄的王者香老教授在重庆打来长途电话,对学生的习作表示。耄耋之年的原师范教导主任刘树青和夫人,把《成长:初到人间》送给了他们留居美国的外甥,让他们看看中国大陆育儿的一个“范例”,刘主任全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亲戚都喜欢这本书。拙作传到海外,但愿飘着一缕书香。今年,大学同班同学南宁聚会,张飞舟、吴小华、陈礼虎、肖敏、梁树声、孙小迎、熊四平、张武等见到我,都给予夸赞。吴小华说:“你的书最大的特点是质朴。”还有肖红告诉我:“这两本书,一本让我流泪,一本让我欢笑。看《闪亮的灯花》,想起苦难的童年;看《成长》,看到了小宝宝的可爱和幸福。”吴智能说:“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还有许多,没有一一写到。以上种种,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和鼓舞。
二
记叙一个小孩的童年生活,即使是再客观的记录,即使是再细微的事情,也一定会反映出写作者的价值取向,一定会透露出写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主张对小孩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对一些现象有过肤浅的思索。前不久,益阳日报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孩子的空间》,摘录其中几段:
多年前,看过一篇小品文,讲的是测试者在纸上画了一个“O”,到幼儿园去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大家踊跃回答,是月亮,是包子,是脸盆,是眼睛等;到小学校去问,小学生回答,是李谷一阿姨的嘴巴;到中学去问,回答是英文字母“O”;到大学去问,大学生不屑一顾,“这算什么问题,来问我们?”在机关,大家面面相觑……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人的创造力是如何消失的》,这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手脚,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几十年过去了,这几个“解放”不仅没有实现,对儿童的束缚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紧,对孩子的这种束缚,过去如此,今天更烈。朋友,解放孩子,从自己家里开始吧。
一个家庭,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对教育小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是同一个人,今天和昨天可能又有变化。因此,常常发生分歧、矛盾、争论甚至争吵,都不足为怪。谁是谁非,孰优孰劣,实难分辩,亦难取舍。教他纯朴善良,担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难以立足;教他狡猾厚黑,负面影响太大。要他正直大方,唯恐吃亏上当;要他虚伪小气,担心难处人际关系。让他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怕他难有发展,不能创新;让他大胆放手,无所畏惧,担心遇到灾难祸害……如此种种,只能在家庭里、实践中妥协、调适,找到平衡点,让家庭成员都能接受。尽量多给他一些正能量,弄得不好,给他却是负能量。
还有,是非、优劣达成共识后,哪一些是原则、是底线、是重点,又有不同看法,还会有许多争议发生。
对于小孩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纠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恺晫(恺逸的弟弟)出生之前,洪乾和杨青对恺逸的培养颇费了些心思:一两岁时,一家人晚上喝茶,让恺逸给大家分饼干,培养他“分享”的理念和习惯。但是,养成分享,谈何容易!独享的利益是现实的,分享的好处是理性的。三四岁时,和他一起“喂猫头鹰”(一种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游戏),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不好的进行否定和批评。这种游戏效果明显。第二个宝宝到来后,生活变得更为繁忙、紧张和杂乱,游戏也就停止了。
大概五岁左右,恺逸有两个不好的表现。一是不喊人,见到亲戚和邻居家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好像不认识,别人叫他,也不答应。二是问他的话,不回答,好像问的是墙壁。给他指出来,要他改变,三番五次,难以奏效。第一个问题在六岁多的时候有了明显变化。第二个问题依然存在。有过表扬,有过处罚,都难见效果。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里记下一些培养教育小孩的困惑和疑虑,向育儿专家请教,也供专家和读者诸君思索。
三
三年来,我的妻子、女儿、女婿共同为这些小小诗篇出了许多力,他们讲很好的故事和情节,提供素材;写出初稿后,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作为插图。这都是成就本书的重要环节。
感谢中学的老同学,四十多年的至交,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原负责人李碧高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两位中学校长、高级教师、诗词作家李琪琳先生(悦闲斋主人)和邓降中先生(樟树),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廖红辉先生和我的小外孙(外甥杨烨东的儿子)、四年级小学生杨景甯小朋友写出了很好的书评。以上诸君,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这几位都不是文学界的人士,但文章都很优美,给了我许多赞誉和鼓励。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用了心,动了情,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叫“走心”,再一次感谢他们的“走心”。
2016年9月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