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李林的故事 / 陈晨编著.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7.7
(汶水雅韵 / 王国芬主编)
ISBN 978-7-5126-5404-4
Ⅰ. ①李… Ⅱ. ①陈… Ⅲ. ①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②新闻报道-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84627号
目录
001 | 李 林选自《郴县志》
013 | 序:丹青难写是精神李明雄
016 | 自序:一瓣心香献英烈陈 晨
第一章 李林的故事
002 | 信仰——女儿李山日深情回忆父亲李林
陈 晨
006 | 李林爱人谷芳同志谈从事地下党活动情况
李山日
018 | “我为李林当贴身警卫”陈 晨
027 | 我心目中的李林陈 晨
030 | 李林故事陈 晨
036 | 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李林
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056 | 李林的三次婚姻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058 | 陈文光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060 | 游击队临时栖身之地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061 | 亲属的支持援助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063 | 水龙村“中国坦”溶洞的来历
李正湖收集 陈晨整理
066 | 李林对长塘、谷蓬一带感情深厚
李正湖收集 陈晨整理
067 | 永远的秘密李正湖收集 陈晨整理
068 | 一把锡壶和两块大洋马亿柱收集 陈晨整理
070 | 水与匪的游戏马亿柱收集 陈晨整理
072 | 竹竿上的生命线马亿柱收集 陈晨整理
074 | 一件长衫和十天的牢灾
马亿柱收集 陈晨整理
第二章 老游击队员、地下党回忆李林
078 | 谷老谈话记录——李林同志的材料
李铭中 李山日
099 | 周里同志谈话记录李山日
107 | 刘亚球同志谈李林同志材料李山日
113 | 李林烈士材料李铭中
119 | 谢竹峰同志谈李林同志材料李山日
121 | 金阳回忆湘南游击战
《广东省武装斗争史编写工作通讯》
124 | 陈细满谈中国工农红军湘粤边赤色游击队
李山日
第三章 游击队重要战事、活动地点简述
132 | 游击队部分活动、战事、人物简介
陈根树收集 陈晨整理
143 | 五盖山革命旧址群亟待开发保护陈 晨
145 | 革命烈士故居亟待抢救性修缮保护陈 晨
第四章 红色文化研究及部分老区新貌报道
148 | 李云龙:还原历史的真实
——兼谈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的一些误区
陈 晨
159 | 宜章“军”事陈 晨
163 | 在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前的思索陈 晨
167 | 传承先烈精神 振兴中华民族陈根树
173 | 联动发展给郴州带来多重机遇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解读
陈 晨
177 | 有人来问春何在 向道花间无处寻
——石榴湾生态公园览胜陈 晨
180 | 顶寮无处不飞花陈 晨
182 | 一山一河亦醉人陈 晨
184 | 良田之路
——苏仙区良田镇践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调查
陈 晨
188 | 有凤来仪
——苏仙区栖凤渡镇提质提速解读陈 晨
193 | “三位一体”的魅力
——苏仙区飞天山镇统筹生态、产业、城乡发展纪实
陈 晨
196 | 永不褪色的情谊
——一9旬老人率祖孙四代为革命烈士守墓70多年
陈 晨
201 | 红色基因代代传
——“半条被子”后续系列报道之一陈 晨
205 | 红色文化遍汝城
——“半条被子”后续系列报道之二陈 晨
209 | 红军纪律记心头
——“半条被子”后续系列报道之三陈 晨
213 | 红心向党同进步
——“半条被子”后续系列报道之四陈 晨
217 | 红军精神促脱贫
——“半条被子”后续系列报道之五陈 晨
221 | 血染的记忆陈 晨
228 | 后记:回家的路陈 晨
后记
回家的路
· 陈 晨
回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漂泊在外的炎黄子孙,不论以哪种方式,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最后总要回到家乡。正如沈从文说的:“一个士兵要么战死他乡,要么回到故乡。”
我的回家之旅,走的很艰难,很曲折。
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回家都是步行。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或者在山坳里穿行,或者在田野中暴走,或者蹚过一条条小溪河流。那时,每周两趟的回家之旅,成了我一个沉重的负担。记得有一年元旦节,当时我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参加完学校举行的文艺汇演后,天降大雪。我一步三滑,走到家的时候,衣服、鞋子全部湿透了。凛冽的寒风割着我的耳朵,让我几乎有死在路上别回家的感觉。
后来,家乡陆续通了公交车。而且,公交车的班次频率渐渐的多了密了起来。但每趟车上,都挤满了卖菜的农妇和进城买这买那找活干的汉子。他们身上浓烈的气味,让挤在车厢中的人受不了。车门上都站满了人的场景,让我现在想起都不寒而栗。
参加工作后,家乡的农村公路越建越好。甚至,从我谋生的城市到老家,车程竟然缩短至18分钟。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愿回家。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回家的旅途充满了太多不愉快的记忆。第二个原因是城里太好玩了。有应接不暇的饭局,有豪气冲天的斗酒,有种种肉麻的恭维,有看不完的少妇美女,有歌厅有酒吧有夜宵。总之,城市一度让我乐不思蜀。
转眼间,时光如流水,我的青春就像手中的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撕到最后,所剩无几。蓦然回首,我的城市、我的社交圈、我的所谓的朋友们,居然让我浪费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我即将成为一名毫无养家糊口技能的“4050”人员。假如单位今天辞退我,我的谋生技能在哪里?我的专长在哪里?一路走来,我又学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这就是我走出乡村的初心吗?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人生识字忧患始。夜深人静,我不敢回望,不敢打量,不敢品鉴自己惨淡的人生。多少个漫漫长夜,多少次午夜梦回,我呆滞的目光无助地盯着雪白的墙壁,就像一个酒鬼,喝干了最后一瓶酒,心中只有悔恨、空虚、自责。
家乡,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组,此时一次次的跳跃在我面前。我想起了儿时清贫但充满欢乐的生活;我想起了母亲亲手制作的年糕、套花、粽子、腊肉;我想起了老家袅袅的炊烟和自己无数次攀爬过的山头山包山峰;我想起了父亲放养的鱼塘;我想起了自己过年时,一件简单的灰布新衣带来的无穷的快乐;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饲养过的猪、牛、狗。此时此刻,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仿佛与生俱来,融进了我的血脉,我的基因。
哦,我明白,我到了回家的年龄。于是,每个周末,我都回到老家。通过与乡邻们喝酒、吃茶、聊天,我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我触摸到了生活的本质,我又重新找回了创作的源泉。兰花本自山中草,还向山中寻此花。原来我的根、我的魂在这里,在这里。城市可以满足我的某些欲望,但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身心愉悦。城市可以迷惑我的眼睛,但不能浇灌我的心灵。城市可以给我虚荣,但不能回答我的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正是怀着这份心情,我把目光伸向了乡村及其遥远的历史。在这块诞生了水稻的地方,我一次次追寻着炎帝的足迹,走遍了林邑大地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在这块孕育了湘南暴动和井冈山会师的红土地上,我触摸到了革命先烈血与火交融、燃烧的胸怀。于是,有了这本薄薄的《李林的故事》,有了一篇篇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关于治山治水治路的报道。同样,我也把目光伸向了遥远的未来。我固执地相信,人是从土地、从劳动中走来的,最终必将皈依到土地上。就像一粒果实,必将砸向大地。不管城市建得如何雄伟、漂亮,她永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渴求,她很难直观地演绎,关于播种与收获的对话。即使有,也充满狡诈、虚伪、权谋与投机。相信多数人最终会选择乡村,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最终会回到羊圈。
我的回乡之路,既是物理上的空间丈量,又何尝不是我的心路历程呢?
陈晨作于2017年7月18日凌晨三点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