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宋乔生传 / 株洲市中共党史学会, 株洲县史志档案局编.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8.1
ISBN 978-7-5126-6032-8
Ⅰ. ①宋… Ⅱ. ①株… ②株… Ⅲ. ①传记小说-中国-当代 Ⅳ. 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09664号
作者简介
胡厚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株洲市报告文学协会主席。
吴志平,中共株洲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株洲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宋光辉,宋乔生侄曾孙。
目录
序毛腾飞004
引 言001
1. 放牛伢子不信邪004
2. 外出谋生寻活路010
3. 面对强暴显身手013
4. 亲情在他乡延续020
5. 自发斗争盼天明027
6. 窿口吞噬活生生的兄弟032
7. 怒火焚烧油米处035
8. 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039
9. 毛先生拨亮心中的灯046
10. 革命的火种已点燃052
11. 工人俱乐部在风雨中挺立057
12. 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大罢工064
13. “敲砂麻蝈”的主心骨071
14. 多想听那一声长长的喊子075
15. 忘不了党旗下举手的誓言081
16. 用鲜血写就峥嵘的岁月088
17. 映山红开在心窝里095
18. 紧握枪杆子才能得翻身100
19. 智勇双全的夺枪队长110
20. 亲情难舍也得舍117
21. 策应湘南暴动的水口山工人武装起义122
22. 威震湘南的桐梓山武装暴动128
23. 运筹帷幄的调虎离山135
24. 训练农军攻克安仁143
25. 群英首晤十都镇150
26. 宁冈会师表心声158
27. 井冈山上展新颜169
28. 八角楼的灯光映天明176
29. 反“进剿”激战五斗江与七溪岭180
30. 军械处里炉火红188
31. “八月兵败”疾风知劲草193
32. 黄洋界上炮声隆207
33. 铁的纪律赤诚的心214
34. 五人前委之一肩负重任221
35. 大余激战铸就壮烈英魂227
尾 声237
家有英烈(代后记)238
家有英烈(代后记)
宋乔生是我的伯祖父,比祖父大15岁。我是其嫁到谭家的大妹之孙,半岁时,外甥回宗到祖父宋运生名下为孙,以续宋家香火。祖父仅一女,即我姑妈宋振柳,大我十岁。姑侄俩在祖父母的呵护下,相依相伴,慢慢长大成人。
我未曾见过伯祖父,是在祖父的念叨中,在他们姊妹相聚时亲人们的感怀中,渐渐了解到的,并逐渐感受到伯祖父在家人心目中的份量与依赖,体会到他对家里的深深眷恋及真真切切的关爱。逢年过节时家里指望着他,青黄不接时指望着他,家人有个三病两痛、遇个灾什么的,受了欺侮争个理,碰到难事作个主,无一不指望着他。总之,都靠他。他是这个家的天,这个家的地,顶梁柱、主心骨。许多年来,伯祖父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伯祖父心目中的天是共产党,是劳苦大众。他参加革命后,回家渐次少了。家里遇到急难,一般都是祖父到水口山矿去找他。
祖父说,每次到水口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晚上兄弟俩靠头靠脑地睡在一起,伯祖父总是细细地询问着家中的大情小况,不知不觉中讲些革命道理,祖父觉得新鲜,问这问那,兄弟俩总有说不完的话,常常彻夜到天明。伯祖父还抽空带他到松柏街上去吃水豆腐,看影子戏,看耍把戏……祖父每次去都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祖父最后一次到水口山,是在伯祖父率工人起义离开水口山后不久,事先并不知情。当即就有相识的工友跑来悄悄告诉他详情,并叮嘱:赶紧离开,抓住了是要杀头的。已身无分文的祖父听后只得掉头就走,一路徒步往回赶。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北风呼啸、又下起了雪,冻得人瑟瑟发抖。祖父一路上饥寒交迫,讨得两只红薯边走边啃,有人可怜,舍些草纸予他裹在身上。就这样,赶了一晚一天,傍晚时,才在朱亭街上,看到个铁匠铺,进去暖和一下。两只手已经冻僵,手指根本就动不了,冻成了冰棍,他把两只手直接插进了炉堂边滚烫的瓮坛里。要不是铁匠铺老板把他及时推开,只怕两只手当时就烫废了。后来,这两只手到老都是木的。
伯祖父牺牲的噩耗,是一直跟他在一起的三姑公周庆生带回来的,具体地点他也搞不清,只知道是在江西一个很远的地方。三姑公说,由于战斗很激烈,部队打散了。当时与伯祖父和三姑公在一起的只剩五六个人,趟过一条小河,把衣服打湿了。天气很冷,就找到一户人家烧了点火,准备烤衣服。衣服还未烤干,就有敌人围了上来,伯祖父组织突围,拖起条枪带头冲锋,不幸头部、颈部、胸部连中三弹,英勇牺牲。余下的几个人也不知是打死了还是冲散了。
三姑公有幸没被打死,冲了出来,找来找去也没找到队伍,只好找了回来。
闻此噩耗,家里的天一下就塌了。两位老人从此卧床不起,瘫痪了。三年后,同一年相继离世。离别时老人紧抓祖父的手留下两句话,一、要祖父一定要讨房亲,为宋家延续香火;二、一定要找回伯祖父的尸骨,莫让他在外面做了孤魂野鬼。
三姑公当地也要抓他,只好逃离,没抓到他,就把他老婆、宋乔生的三妹抓到了长沙。三姑娭毑从此失踪,与家里失去联系。她年仅六岁的唯一儿子周登梯也成了孤儿。解放后,周登梯寻母几十年,至死都未能如愿,终成遗憾!
两位老人过世时,当地不准发丧,说是红脑壳的家属,只能葬义山。是谭家姑祖父出面,请当地一个乡绅坤满爷出来作保,才葬到十多里外的祖山皂角冲的。
因两位老人的长期病痛与安葬,家里欠下巨额债务,无依无靠的祖父,被逼只得卖身到邻村的大财主王子伟家,做了4年的包身长工,才勉强还清债。
对于种种苦难,祖父从未抱怨过伯祖父,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只有把对大哥的缅怀深藏在心底。并认定哥做的事是对的,要不是自已生性胆小、懦弱,也就跟着大哥一起干了。直到三十多岁,遇上一位靠夹毛栗卖为生的女孩,与其结婚成家。仅生下一女,即我的姑妈。
随着年纪增大,祖父不忘老人遗愿,遂抱我回宗,此时正值1949年全国解放,祖父已四十三岁了。
革命成功,全国解放,祖父曾一度燃起希望。希望能查找到伯祖父,弄清楚他的革命事迹,找到他的尸骨,以竟父母的遗愿。由于祖父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详细的线索,对伯祖父的革命生涯又知之甚少,没有时间和差旅费,再者,伯祖父终身未娶,没有直系亲属等等原因,一直未果。
我最清楚的记忆是,祖父当年在学“毛选”中,第一次看到宋乔生的名字时的那种兴奋。然而那时,他已是鼻癌晚期。重病期间,他请来村上文笔最好的先生,就在他的病床旁,祖父躺在床上口述,先生在边上仔细记录,写了一封长信,寄往中央。祖父的意思是想看在他独自照顾俩老人的份上,救济点钱给他治病,他不想死,他还想着伯祖父的事。
祖父到死都没等到回信。弥留之际,曾交代我,如果中央有回信,问一问,看有人晓得不,伯祖父到底死在哪里?
等到1988年,终于有株洲市委党史办的同志找到我家来了,看了家谱,走访了当地老人,后面还送了一本《株洲英烈传》给我,书中记录了伯祖父宋乔生的事迹。
从此,伯祖父的革命事迹我们才基本了解,只要提起宋乔生,我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他充满在我们的脑海中。
接着,在耿飚同志的关怀下,湖南省民政厅正式批准伯祖父宋乔生为革命烈士。家有英烈,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随后,我们也到了水口山、井冈山、江西大余等地,寻访他的革命足迹,了解他的革命生涯。
时至今日,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怀念伯祖父。亲人们一有聚会,都会谈及到他。虽然现在伯祖父为之奋斗的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现在宋氏家人的生活,已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至今我们仍没找到伯祖父的遗骸,还在寻找……但他永远都是我们家族的灵魂,我们的天。
俎豆千秋,鄄祀馨香,希望宋氏亲人一代一代传下去,不忘伯祖父,不忘家有英烈,不忘革命初衷……传承光大,有所作为,以慰先人,激励后人,是为永记。
宋乔生侄孙宋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