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格言》、《视野》、《喜剧世界》、《今日文摘》、《青春美文》、《爱人》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并被收入多种文集。出版有《微蓝的四月》、《诗词清芬》、《光阴小镇》等多部作品。现为高校教师。
《淡色青春》内容简介:
本书以柔美的文字,隽永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对青春、友谊和校园生活的回忆,充满真诚、温暖和知性。本书能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其沉浸其中,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写不完的诗,一首唱不完的歌”。
《淡色青春》序:
研究生时做毕业论文,做的是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童话研究,看了很多中外的文献,有人说,童年是具有神性的。
而我觉得,青春,是具有灵性的。便如《晚来寂静》中所说的:“青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时光。一个老年人闻起来是老的,一个中年人闻起来是中年的,一个小孩闻起来像柿饼,一个少年闻起来像雨前的月光。”
在青春里,我们的生命舒展开来,我们遇到了一群同样青春的人,我们热热闹闹地开展了一段只有青春才有的温柔缱绻又荡气回肠的故事。
正因为我们的青春曾如烟花般灿烂燃烧过,在站在青春尾巴上,青春将逝未逝的时候,我们才能如此从容淡定,不言后悔,我们才会觉得,青春中已经逝去的一切,都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丰富而强大,真正地走向成熟。
有人说,拍照的好处,是可以在人生微凉时,用回忆取暖。其实,写作的好处,也在于此。这部书完稿后的一个下午,坐在母校湖边的草地上,翻开一页页的青春记录,便觉温暖亲切。两两三三服饰鲜明,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抱书走过。身上被温淡的阳光烘烤得柔暖,而心里只觉温柔宁静。仿佛青春时光从未走远。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写不完的诗,一首唱不完的歌。
正如湖边那小朵的栀子花,碧青的叶,风一吹来,满校园的郁香。
《淡色青春》部分章节节选:
暑假
暑假里,曾经跟爱人回母校看过一次。
校园静静地在那里,像定格了的青春。
之前看一家媒体的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说母校的新校区,暑假里安静如斯,只有树下的绿头鸭,缩着头独自打盹。静成这样了么?
果然,校园难得的清静。林荫道上阵阵蝉鸣。一进入学校,就觉得习习凉意。林荫道上的树,已经形成了一个碧绿色的穹庐,将暑意与烈日轻轻遮住,只漏下点点金币般的阳光。
只遇到了几个学生。他们经过之后,很长一段林荫道便空无一人。说不出的寂寥。
有留校的女孩子,在睡莲池边看书。柳枝轻拂着,只看见一个窈窕的背影。
小灰雀儿在她身边的石凳上轻盈蹦跳。
池边,叶间,簌簌风声,有蝉鸣。
一楼的教室里,从窗户看过去,仍有很多人在里面自习。我知道大多是考研的学生,他们暑假还在这里挥汗如雨地奋战着。
篮球场空空荡荡,也没有人。而篮球场旁边的石凳上,坐着一个白发老人,身边卧着一只黑白大狗。老人微闭着眼。不知道,是学校的教授,还是已经毕业多年的老学长。他是在回想着多年之前在篮球场上与兄弟们龙腾虎跃的时光么?
拿着相机,一路走,一路拍,一路感慨。这么多学生,一年又一年,来了又去了。只有校园永远年轻。
在母校的时候,并不觉她有多好。走了以后,忽然才发现了她所有的美。恋恋不舍离去。
走出校门的时候,回头看那校门上的四个大字。与我们的青春紧紧相连的四个字。同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爱人,轻轻揽住了我的肩膀。
拍了母校很多照片,发到自己的QQ空间里。很快,丽萍给我留言:“图书馆,还挺气派。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右手边的炸鸡店分享一份鸡翅……”
丽萍不说我都忘了,以前的炸鸡店,后来变成了东北饺子馆,再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小超市。那炸鸡的美味,我都忘了,丽萍还记得。
寒假
当学生们都已经考完,陆续放假离校,渐渐空落寂寥起来,校园便已进入了冬眠。
没有在寒假回过母校,在读书的时候,寒假也是一放假就回家了。后来也在高校工作后,才感觉到了,冬季的校园之种种。
教师会比学生晚放假一个星期。刚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校园如同被遗忘的小镇,古玉般温润清灵。渐渐地,这古玉因为没有青春的流连,而渐渐冰冷起来。
掉光了树叶的枝干,像一首首无字之诗。小湖上飘着一片片小船似的彩色落叶。平时湖上的那对卿卿我我的小野鸭子,也已经不再出来了。不知道飞到哪里过冬了。
路面湿滑,空气清冷。那种凄凉的寂静,像是站在广袤的原野之中,时间和空间忽然无边无垠。而心里,空空荡荡的。
寒假里,一切都被冻得璀璨,脸和手都冰凉,而回忆却如风一般悠长。
开始想念起自己的母校来。
一直很喜欢老狼的那首歌《冬季的校园》,那离开多年的学子,在冬天重返校园,他怀念着那时的一切:
我离开的时候
也像现在一般
落叶萧瑟 也像现在
有漂亮的女生 白发的先生
夜晚,路上空无一人,只有林荫道上的路灯寂寞地亮着,风呜呜地刮着,树枝犹如群魔乱舞,树影形同鬼魅。灯光也仿佛跟着一闪一闪,让人心里不自禁地害怕,加快脚步。
开始期盼着,下一个学期的到来,早点看到那些青春的脸。等到草长莺飞的早春,又将重归热闹。
图书馆
对图书馆的感觉是奇妙的。一进去,仿佛已经站在另一个时空,心已沉静。
南校区的图书馆,是很老了。好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感觉,老旧的水泥墙上,缘满了爬山虎,而台阶上隐隐青苔,立在台阶上看书,有青翠湿人衣之感。
总有种错觉,仿佛会有一位上个世纪的青衫书生,在下一刻,会推开图书馆那座红色的木门,安静地走了出来,眉目磊落,手中抱着一册书。
图书馆一楼是借阅室,里面有落满灰尘的很老的书,书角卷起书页泛黄,大多是古典典籍类。二楼也是阅览室,而这里就基本上是新书了。三楼是过刊,四楼是新刊阅览室。我是最喜欢去四楼,坐在临窗的桌子前,拿着一本最新的有油墨清香的杂志,一侧头便能看到荷花池,竹林和紫藤长廊,便觉得很安心。无法形容那种如同风滑过水面一般惬意的感觉。
其实那个图书馆不大,可是觉得想看的书,里面都有。尤其是那些古书,内蕴着太多缱绻传说,如《夜雨秋灯录》。在古意盎然的图书馆,看这些古意盎然的书,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从那薄脆泛黄的书卷中走出来的素衣女子,一梦千年,前生今世。
行走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仿佛徜徉在古老的森林中。一书在手,全身心的投入,笔尖间或在纸上快速滑动。窗外绿叶轻轻摇曳。只觉满心安宁丰盈。
在图书馆里发生的爱情,是恬静而让人心安的,是古典意味很浓的安静爱情。隔壁班有个女孩子,身段纤美,肌肤如雪,正是水乡人物。那一年她考研,在图书馆里专心复习,在政治书上用波浪线划着重点,长发云墨一般洒在桌上。忽然,有一张纸条,飘然落到了她的面前。她愕然抬头,只看到一个蓝色大衣的背影。于是,她便拿起了那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什么呢,她后来可没告诉我。只是抿嘴一笑,眼里闪闪烁烁。想来当时那张纸条所带给她的砰然心动,当是一生中难以言喻的美好吧。
就这样,她邂逅了一生所爱。每日一起安安静静地复习,一起安安静静地进出图书馆。第一年,她没有考上,男生考上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年,她终于考上了,与那个递纸条的男生,相会北京。再过了两年,他们毕业,就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