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灯光 / 涧蔷著. -- 沈阳 : 万卷出版公司, 2016.2
ISBN 978-7-5470-4093-5
Ⅰ. ①灯… Ⅱ. ①涧… Ⅲ. ①诗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26257号
作者简介:
涧蔷,系贺剑强先生之笔名。他,上世纪五O年代第三个圣诞节出生于湖南安化。祖辈为当地名门望族,无奈二十世纪上半叶家道破落。但他自小受儒家思想之熏陶,得书香门第之影响,勤奋学习,自尊自强,中学时代便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年轻时,当过公社、大队民办教师, 九七八年以高分考入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 九八五年以益阳地区最高分考取律师资格。曾先后任兼职律师、益阳市综治办副主任、益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益阳市中级法院常务副院长。涧蔷先生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湘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现任益阳市专家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律分会会长、益阳市仲裁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外经济合同示范大全》和《中国律师法律文书大全》的编辑,任编委,出版法学著作《法治沉思》。法学理论造诣颇深,司法经验十分丰富。花甲之年,重拾青年时期文学梦,短短三年时间,在诸多社会兼职的情况下,写作散文数十篇,已在报刊发表十多篇。已出版诗集《成长 初到人间》和《闪亮的灯花》,《灯光》是他的第三本诗集。
(王白石)
目录
序 言
001 | 用心灵赞颂真善美的歌者 江学恭
004 | 诗意的故事 流韵的灯光 李承宗
良师恩重
002 | 启蒙之光
005 | 老师那句话
009 | 深夜的灯光
016 | 那一个师生同眠的夜晚(外一篇)
023 | 醒目的墙报
027 | 王者之香
032 | 在长沙喜见黄廷孝老师
035 | 梦回东山大楼
同窗情深
040 | 从柳溪到湘江
052 | 红岩情
067 | 我是一名读者
076 | 你是旭日 你是晨曦
087 | 南国之冬
092 | 青春再欢聚
095 | 我收阅《西政校友》
097 | 唤来春雨
098 | 二班班歌
同事德馨
100 | 狮子来了
111 | 海鹰之歌
118 | 情商与智商之应用
121 | 法苑贤士
130 | 手写的电话号码
134 | 夏日芙蓉
142 | 雏凤飞来
益友谊长
148 | 赠姚蒲初
150 | 作客姚家庄园
161 | 在张家界喜遇罗智斌
162 | 英雄·赤子
178 | 银城因你更美丽
184 | 黑土地·白莲藕
203 | 石头颂
209 | 从老总到保安
216 | 我收到一个春天
微巨光焰
224 | 山村银练
231 | 囚室里的光芒
239 | 后记
后记
一
那一年深秋,初中班主任刘秋湘老师到益阳,他向我说起李晨钟老师的勤奋刻苦,执著认真,还提到李老师备课和批改学生作文常常到凌晨甚至通宵达旦。这时,我的脑海立即浮现出李老师那清灈的身影和亲切的微笑,我的眼前重新亮起了李老师窗前那盏深夜的灯光,有一种写一写这深夜灯光的冲动。李老师是我高中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说他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也一点都不为过。他的言语他的行为他的精神他的心灵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熏陶着每一个学生,不管离开多少年。
由李老师开始,我生命历程中令人感动的人物一个个在眼前跳跃闪现,我产生了记述这些人和事的念头。我已经走过漫漫六十多年人生之路,不长也不算很短,我相遇的这些好人善人友人都是这条路上的灯光。我要以文字记载下这些美好的火花和光亮。慢慢地、断断续续地写着,三四年时间,一共写出三十余篇。
后来,我有了把这些篇章拼合集结成册的想法,书名就叫《灯光》。把它献给关心我温暖我爱护我光亮我启迪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以及我崇敬的曼德拉先生。
记得三十八年前,读安化师范,元旦放假加上星期日仅两天,我迫切地要回家,因为实在太想妈妈了。上完一天课吃过晚饭立即出发,从小淹到家六十里,开始在晚霞映照下沿着资江河边的人行大道行走,不久,天黑了又转入弯弯山道,借着星光,深一脚浅一脚在崎岖小路上蹒跚前行。突然,前面路边的小屋里透出隐隐灯光,一阵欣喜一股温馨涌上我的心头,我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快走一程,敲门进去讨火。主人很客气,给了我两支长长的向日葵火把。火光下,山路再崎岖也好走多了。一支火把能亮近两个小时,燃完一支再烧一支,火把照着我走完几十里山路,凌晨,喊开家门,回到妈妈的怀抱。是火把把我引向快乐和幸福!
火把是最原始的夜行照明工具,后来,发明了马灯、手电筒等。偏远的山村,漆黑的夜晚,夜行人手中的火光、灯光,是一道幽雅的风景。由于光亮,夜行人才得以到达目的地而不至于迷失方向或困在途中或摔跤跌倒。
人生不可能一直走在阳关大道,必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坎坷,经历一些风雨泥泞,经历一些没有阳光的日子。每当此际,一句鼓励一句安慰,甚至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无语的陪伴,都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光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在暗夜里,在阴霾中,灯光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到欢欣,让我们振奋精神,获取力量;灯光让我们辨清方向,减少彷徨徘徊,少走弯路歧途;灯光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走实走稳走正每一步,避免摔倒和伤害;灯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温馨,知道还有光明的春风相随相伴。
在人生的心路上,有时难免云遮雾障,不见日月,一片混沌。老家有句老话:“心里黑得像块炭。”此处“心黑”,并非良心黑,不是心思歹毒阴险,而是心灵不开窍,懵懂而愚钝。此“黑”只须用火把“炭”点燃,心里便亮堂了。老师的教诲,朋友的指点,同事的启示,能让自己心中的炭块渐渐变小、变谈,渐渐地明亮起来,这是他人为自己点燃的心灯。
即使是阳光明媚,一路欢歌,我们又何尝不渴望多几份关注,多几份友情,多几个人携手同行。这关注,这友情,这携手,是阳光下感觉不到的灯光,但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灯光,同样能给我们温暖,让我们喜悦。
一个能在人生道路上感受到盏盏灯光处处光明的人,一定是一个感恩的人开朗的人快乐的人。我想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看不到或不记得别人的好而只看到或记得别人的不好,看不到或不记得自己对别人的不好而只看到或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而且常常用自己的好比别人的不好,由此便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觉得别人忘恩负义,于是便气不打一处来,便怨从心生。这大概是人性的特征和弱点。有一次,家乡来人送给我野山鸡和野生水鱼,我请几个朋友来吃,过了一段时间,这山珍野味是谁送的怎么也记不起来,哪几个朋友来吃却还记得,这真是很奇怪。
一方面,要培养“见好”的能力。对没有“见好”能力的人来说,即使整个世界是一块奶酪,里面也全是窟窿,而他就是躺在奶酪里只看见窟窿而看不见奶酪的人。他没有看见好、看见爱、看见别人的善意、谦让、奉献和牺牲的能力,他的情商很低下。他对社会对人对事全都是各种抱怨、讥讽和不满。这样的“奶酪先生(女士)”看到的世界都是荒漠,而不是花园。具有“见好”能力的人与此相反,他看到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他看到的许多人是善良的、友好的,他看到的许多事情是正能量的。
另一方面,要刻意记下别人的好。有人用诗意的语言说,把对别人的怨恨,把种种不如意写在沙滩上;把别人的爱,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奉献和好处,刻在岩石上。随意写在沙滩上的,经过风吹雨打浪淘,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刻在岩石上的,将会永远存留。
唐宝民在《细节中的鲁迅》一文中提到,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翻译家黄源看过他的日记,上面只记着别人去他家的事,而对于别人在家里吃饭的事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源又去鲁迅先生家,给他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夜,河清(黄源别名)来并赠蛋糕两盒。”黄源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做人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的,他却记在账上,即使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中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但是这些感人的小事、琐事,也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和内心境界。
鲁迅先生是灯盏是星星是月亮是太阳,他给多少人送去光明和温暖,使多少人增添勇气和力量,他的光芒他的能量他的德行让中国和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受益。伟大如斯人,尚且只记别人的好,只记别人的付出,芸芸众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克服人性特有的弱点?只有细心地培育自己看到别人好处的能力,十分的看重和珍惜别人的付出,哪怕是一句良言一个微笑一滴汗水一个米粒。只要看重和珍惜,别人的那些付出都将会变成灯光,给自己温暖和光明。
我所记叙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也是高尚而伟大的,他们的身上闪射着人性的某种光辉,我努力地实录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实拍他们的身影和形象,反映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我没有虚构,没有假设,没有把他们当作“高大全”的英雄,力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本来面貌。当然,从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我还是花了一定的心思,因为水平低,有时仅为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句子和词语,也要想上好一阵子,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我想记叙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在我几十年人生道路上对我有过帮助对我有所教益让我产生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中有老师谌有恒、黄仁辅、谌克德、廖浪舟、刘秋湘、万和庆、胡美玲、曾桂莲、贺自然、邓才能、谭建业、邓汉文、周森、黄伏成……有同学和校友贺福开、贺咏春、林道政、谌安云、谌怡开、吴运魁、王玉钧、夏柳花、李玉婵、袭香梅、陈晓光、林万忠、张武、罗放、熊四平、吴南伟、吴小华、孙小迎、周百强、方向、肖敏、王树高、王卫国、杨年合、黎伟、龚建荣、夏力、李含英、纪佃澎……有领导和同事梁兆果、夏文星、贺春全、贺海棠、贺许生、贺元宝、贺小阳、夏运长、李稳石、李皋、陈立清、蒋作斌、魏福贵、李赤宇、熊可大、邓天保、贺新、陈冬贵、王刚强、张雪秋、张凤阳、郭兴世、聂季松、蔡俊伟、简红星、孙建立、吴胜坚、姚和平、符大欣、肖新阶、刘楚勋、戴兴安、曹雪平、曾炎辉、李明亮、王国余、王定保、王国保、王强、谢德清、高世文、任菊文、张立新、陈佳曦、壮晓阳、金凯力、侯正春、吴新国、卜雪梅、薛谷雨、刘可清、杨铁松、傅丽娅、崔立和、孟令球、张勇、廖红辉、夏小鹰、李胜刚、李文斌、瞿美云、姚一安、王剑平、邓卫辉、瞿美云、龙新明、周朴生、赵俊、李扬亚、彼先波、孙跃农、羊战、易友生、喻宁、盛焱、周一清、王伟俊、黄和平、邓月平、丁杰、傅星……有朋友谢梅成、胡旭晟、廖永安、廖建华、盛月华、吴新田、杨光辉、黄曙辉、匡利人、熊国平、李太华、毛品磊、蔡波才、肖正军、汤胜强、夏运新、刘正球、蔡建宇、张正怀、詹望彪、蔡卫红、唐文华、刘春来、李双建、王长青、谢国芳、龚伟、蒋学毛、陈延武、邓惜春、周卫群、张剑波、张剑辉、刘锡良、杨爱云、杨簌、欧惠君、宋国才、贺荃辉、贺石华、廖建祥、杨乐林、樊菊清、聂本凡、李科、王国良、文靖波、曾正安、周先雄、贺东初、贺东东、廖永安、胡鹰、胡锦云、马志坚、罗广、易华彪……还有许许多多,我不能一一写出。还有我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和所有亲人,给我生命给我爱情给我亲情,我都还没有动笔。他们都在我的心里,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二
书稿完成之后,付梓之前,请高中班主任李晨钟(李承宗)老师作序。他满口应承,在七十又五的高龄,戴着老花眼镜,在炎炎酷暑里,在深夜灯光下,把纸质书稿从头到尾细读了三遍,许多篇章多达五六遍。用红笔勾画、修改、指点达一百三十六处之多。有的地方提出商榷,让我斟酌;有的地方指出错误,直接修正。我翻看改过的稿子,又见到他熟悉的字体,又体悟到他缜密的思维,又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更敬仰他高贵的品格。四十多年之后,仍能得到恩师的帮助和教益,真乃人生之一大幸事。
对序言初稿,我已十分理想,可他又数易其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对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词,每一个语句反复推敲。那一段时间,我的QQ邮箱里不断地收到李老师发来的修正稿,或者通过手机短信做出的个别调整。他的古道热肠,他的浓浓深情,他的认真严谨,令我深深感动。特别是那段时间里,他在长沙住了几个星期医院,住院时还念念不忘此事,几次打电话提及稿子的修改。我要去医院看望,他却一直婉拒,不肯提供地址,我又没有对手机进行GPS定位的设备和技术,只能在益阳遥望东方,祈祷他早日康复。尊敬的李晨钟先生,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和楷模,在我也进入老年的时候,又一次为我燃起人生路上的灯光。
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江学恭先生,一位文学大家,能够俯下身子,提起尊笔,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拙作写序,对站在文坛门口的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湖南读书会张立云会长是我多年的朋友,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做了许多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对江主席、张会长特致以衷心的感谢。
三
父亲为我取名“建祥”,这个名字用到十八岁。读高中时,李晨钟老师为我改名“剑强”,在家乡方言中,“祥”和“强”同音。父亲说,新名字好,于是用了四十多年,身份证上是这个名字,在生命中,在生活的大多数场合,还将继续使用。我曾经使用“何其弱”这个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仅仅用过一次,是为社会鸣不平,在此,也记上一笔。如果年轻,我想使用同音名字“箭翔”,我愿意像一支利箭,穿越长空,向着远方飞翔。现已退休赋闲,事业已不在人生规划之中,怎么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加愉悦,更加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己,已成为思想的主旋律,是我现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比较能体现这种想法的同音名字,自以为“涧蔷”二字最为贴切。我现在就是一枝长在幽深山涧的小小蔷薇,沐浴着阳光雨露,享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不与周围的树木花草争抢养分,不因矮小、无为而自卑,悠然乐听百鸟在头顶歌唱,闲看涧水在脚下流淌,静静地抽条展叶,静静地含苞,静静地绽放,静静地凋零。细叶小花若能给周边增添一丝美好,则备感欣慰;若万物对我不屑一顾,亦安然处之。故此,本书署名“涧蔷”。
把写作初衷写作过程和一些想法,向读者诸君做个介绍,是为后记。
2015年8月28日于益阳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