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下午,湖南省诗歌学会青年诗人谢亭亭诗集《湘西,念念有词》分享会在长沙止间书店举行。这是湖南省诗歌学会与潇湘悦读文化研究会(湖南读书会)共同举办的第61场诗歌沙龙活动。
谢亭亭现执教于怀化中方县某乡村中学,《湘西,念念有词》是她人生的第一本处女作诗集,2018年5月,该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选入诗人近三年来创作的90首诗作,集中反映湘西历史与现实。从湘西赶尸、湘西土匪这类带有湘西符号的回放,到雷公打人、追山狗狩猎、野猪侵袭田地、神祇庇佑人间这类生活场景的再现;从细娥一样的湘西“小媳妇”,到窨子屋秀妹几一样雇来的丫头;从生养她的中方牌楼后阳冲,到成长她的湖南一师、磨砺她的东半县;从湘西山水的子民、父亲母亲的爱女,到城北小学、新建中学成为几十个孩子的老师、姐姐,甚至母亲……一路走来,那些或神秘、或隐忍、或无可言说的疼痛爱憎,都化作湘西中的念念有词。
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梁尔源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我省现今的青年诗人写作梯队成长迅速,诸多青年诗人已崭露头角,声名在外。同时他说到,谢亭亭的诗歌质朴、清新、有画面,有生活,有真情实感,是我省代表性的90后女诗人之一,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诗歌学会驻会副秘书长、《诗歌世界》编辑马迟迟主持。他介绍道,作为省诗歌学会刊物的一名编辑,谢亭亭曾经是他关注的作者,刊物也一直是以关注扶持本土青年诗人为宗旨的。谢亭亭这几年的创作曾突飞猛进之势,这本诗集一直围绕着她的故乡来写,作者对故乡的写作材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故乡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写作主题,我们从故乡出发,最后又回到故乡。谢亭亭的诗歌中对于故乡风土人情的描述,充满着一种母性的包容与悲悯。马迟迟还幽默的形容作者是来自怀化后阳冲的“翠翠”。
本次诗歌沙龙活动的朗诵环节由来自湖南读书会旗袍诵读艺术团的朗诵艺术家前来用声音演绎诗歌。分别是:文凤、王佩、李汇芷、顾振红、刘力瑛、彭中意、潘虹;湖南省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刘羊、《诗歌世界》编辑何青峻分别对谢亭亭的创作进行了精彩的现场点评,在活动互动环节中,谢亭亭母校第一师范的几位学妹、学长也与作者就创作、生活与工作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室外虽然酷暑难耐,然而活动现场却依然热情高涨。
参加当天活动的诗人还有:张立云、梁涵源、陈志辉等。
诗人留影
附文:
张战
2015年初夏一个夜晚,毕业季。我在教室和学生讨论毕业论文,正要结束,门外走进来一个纤瘦女孩,无领无袖白色连衣裙,黑色一字带凉鞋,贝母一样的脚趾整整齐齐。她笑着两只弯眼睛,安静地立在一边,等我交待完论文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等琐屑事,又与其他同学一一告别了,这才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叫谢亭亭,我想和您合一张影,我就要毕业了。她的声音清细,眼神热切。我记起她,我教过她儿童文学。
谢亭亭那年夏季就毕业了,回到她的家乡怀化市中方县,在新建中学当一名初中英语老师。中方有雪峰山,有沅水,舞水,它的地形奇怪,像一个倒悬的铁锤,锤头悬在东北方,锤柄却往西南角斜过去。新建中学恰在东北角锤头上,她父母的家牌楼坳镇,却在西南角的锤柄末端。她更老的家,在那里出生长大的真正的家,爷爷奶奶至今还住着的家,是板山场的后阳冲,离牌楼坳又有二十多里山路。谢亭亭的叙述中,后阳冲至今依然如一个静梦,牛奶一样的山雾围裹它,闭合它。屋前水田菜地,屋后核桃林杉树林;天开亮赶场时挤挤挨挨箩筐扁担,傍晚炊烟柴草;清晨放出的牛,午后才开圈的羊;讨米人蜜蜂一样嗡嗡说话,伯娘在山后放野山歌;天线虫从树叶尖坠下来,放牛娃撞着了牛角。欢喜又悲哀,安静又热闹,时间像雾一样,仿佛停滞,仿佛流动,生命每一个都是新的,却又似乎在重复。后阳冲那个地方,人神分不清,人和植物一样,都种在土里,生时从土地里钻出来,舒枝展叶了,开花结果了,又叶落归根了。怎样活呢?善良与劳作便是最恒久的阳光。有这一点阳光,生命就这样被照亮了。谢亭亭在后阳冲这样的地方长大,像一棵竹林间开小蓝花的鸭拓草,多梦,安静,微苦,敏感,踮起脚尖向光。又像一只小竹雀,飞出去了,受教育了,又飞回来了。
谢亭亭是一定会要写诗的。她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已悄悄在写。她毕业后这两三年,陆陆续续发诗给我看。我却又恰恰在这两三年里,因为微信圈里的朋友大多是诗人,诗人们在微信里大多都写诗,我读着读着,对诗歌却产生了大疑惑:什么才是真诗?人们为什么要写诗?谁在读诗?真正的写诗人和真正的读诗人是怎样子的?我该不该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天真的小孩子一样大声喊出来:你们写的诗,不过是像诗一样的伪诗罢了,无论怎样像,它是假的!假的不就是丑的吗?
我自己也因此不敢写诗。我保证我的诗不讲假话,但我这些真话能被称为诗吗?它能敞亮什么?它能撕开什么?它能喊应一个人或一只狗的魂吗?它能把长久以来蓄在我心里的眼泪与热爱,颤抖着送到另一个人的心里去吗?完美的诗艺于我,太难企及。于是我对谢亭亭写诗,并没有总是热情地鼓励赞扬。看了,也只是寥寥数语,说一些总的感受意见。我想亭亭有时心里是失望的。她信赖我,把我看成一个可以真切映照她的人,她不知道我自己也还在迷雾重重中,我也因此辜负了她。
这次谢亭亭的处女诗集《湘西,念念有词》出版,我把她的诗稿又认认真真读了,我有很多惊喜。
在一个女孩子爱一支香奈尔口红比爱一本诗集更被赞美的时代,亭亭为什么要写诗?是心里的爱痛疑惑,太多太重,装水的陶土罐盛不下,裂了缝,非得溢出来而成为诗吗?或者相反,是外在的生活无法安放真实的自己,于是用诗搭一个隐密的树屋,把自己的真心像小孩子一样藏在安全的树屋里吗?她要把现实中无法对人言说的话都对诗说吗?或者,这个在后阳冲里长养大的女孩子,就是被大湘西,被雪峰山,被舞水河选做了一样乐器,它们拨动她,弹奏她,只为了让她替这一方神灵来唱歌吗?无论哪一种原因,亭亭写诗的动机是真诚的,是美的。
亭亭的诗里写了什么?这对一个诗人来说是一个太重要的问题。你能看听触闻到什么,你因此悟到什么,你看听触闻到的,你悟到的是不是比别人更多,更真,你的锋刃是不是比别人更深地插入了生活之石里,你才能写出什么。亭亭是大湘西女儿,她写大湘西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也写出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独特的生命质感。相比大湘西的灵山秀水草木花卉,她更关注活在大湘西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更爱写朦胧在巫傩文化云雾中那些人物的歌哭与命运。她的诗中有赶尸人麻三奶奶一家,有遭雷击的向氏,有糊里糊涂嫁了三岁丈夫的十二岁小童养媳,有在窨子屋里被少爷欺侮,又被五十块现大洋、一副打胎药打发掉的秀妹几。而她写得最深情的,却是她的爷爷、父亲和母亲,她的家族亲人。她写爷爷临终生命的《返照》:『认出是我,孩子似的哭。右手不住地摇摆,指向脑袋,嘴巴,喉咙,那左右晃动的手势,就像告别……八十三年,二万九千多个日子,已经开始硬化,凝固……』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对生命无可逆转逝去的哀痛,在亭亭的笔下表现得这样节制,却又这样深沉。她笔下的父亲慈爱、本分,有着木工的好手艺,能使好篾刀,能打好钉枪,却因生活重负病倒。父亲病倒后,瘦弱的母亲『便接过他的钉枪,凌晨三点,还听见,钉枪砰砰砰的声音,穿透,滴血黎明……』生活的艰辛与苦涩,大湘西人民努力生活的艰韧与忧伤,粗粝与温暖,在亭亭简白的叙事与精到的细节中得到充分体现。亭亭写母亲的诗最多,也写得最好。她笔下的母亲大多时候是沉默的,温柔的,却拿钉枪,拿篾刀,拿锄头,更拿锅铲。她的童年里,觉得山上的每一棵草,菜园里的每一兜菜,栏里的猪,墙角的鸡都喊得出母亲的名字。她从母亲掌纹从光滑到布满老茧的过程,写出母亲对自己的辛勤哺育,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指引,童年、少年、青春,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叠映着母亲柔爱而疲累的影子。可以看出,亭亭写大湘西人物,却更关注女性命运的刻画。她对生活在大湘西这片土地上的女性命运的有更多哀悯与喟叹,她也把这种情感投向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野猪、牛、羊、追山狗。女性与母性特征在这部诗集里处处留痕。亭亭这部诗里,有一个长长的湘西人物画廊,这些人物虽依然带着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印记,却是从一个年轻女性的独特视角写出,有着年轻女性所特有的柔软与温暖,又有超出她的年龄的深沉与忧愁。
亭亭有追求诗艺的自觉。她感悟生活的方式像大湘西一样质朴,也和大湘西一样原始而直觉。她从后阳冲杉木林在风中摇曳的姿态里,从洒落在爷爷老屋后竹林的雨点中找到了自己诗歌的叙述语调与节奏方式,它们自由,自然,朴素,舒展。她也能有对大湘西这片土地历史与现实的冷静观察与沉思,有穿越,能穿透,懂得在平缓清透的叙事与白描中潜藏自己感情温度。她虽然生长生活在大湘西,却在写诗时刻意与之拉开距离,以一个陌生者,或者一个新生婴儿的眼光打量这片土地,因此获得了诗歌的更多的新奇感和更强的冲击力。
谢亭亭在一首名叫《爬山》的诗中写过:“我看见/一泓流水的高处/蔓生一种/蓝绿色茎叶的植物/阳光折射里,/发光如蓝宝石/我虽然叫不出它的名字,/好像,又似曾相识。”
这几句诗,可以借以用来描述我对谢亭亭诗歌的主要印象。她的作品中闪耀着蓝宝石般的光泽。
蓝宝石是世界上五大宝石之一,分别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石。五大宝石都是极其珍贵的,但是由于产地不同、材质不同、品相不同,人们赋予的意义不同,其价值也大有讲究。据说,蓝宝石在五大宝石中排在第三,在钻石和红宝石之后,象征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我感觉,谢亭亭的诗歌就有这样的品相、这样的质地、这样的价值。她的诗歌就像大湘西漫山遍野里某种“蓝绿色茎叶的植物”,看似平常,不是横空出世独树一帜的那种,但是却能在“阳光折射里发光如蓝宝石”,一出手就有较高的美学品位。
当然,我们首先要承认,谢亭亭的《湘西:念念有词》只是她的“第一次歌唱”。第一次歌唱,就是初出茅庐,就是雏凤初试,就意味着这里面的作品不会都是精品力作,而是试飞、试唱、试笔之作,肯定会有一些毛病和稚嫩之处。但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欣喜地看到,谢亭亭这些雏声初试的诗歌已经明显出现了“胜于老凤”的清秀、清朗、清越。她的诗歌就像大湘西地区的山水,有一种“自带”的清新。
谢亭亭诗歌的清新之美是显而易见的。在题材选择上,她把笔触始终聚焦于她熟悉的故乡风物、湘西传统、成长经历、生活状态,没有一首凌空高蹈、虚空飘渺、无病呻吟之作。在表现手法上,她的诗歌叙事性较强,意象在叙事中构建,意境在叙述中营造,偶有抒情或议论也是通过比喻、对话、旁白、暗示、指代等叙事方式完成的。她把不多(当然也不少)的表现手法基本上统一在叙事的框架之下,因此,作品内在结构上保持了一种阅读的简易性和亲近感。在语言策略上,她善于使用短句子,而且是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简洁有力的短句子。这样的短句子节奏多变,跳跃感强,对语言和语感的要求很高。谢亭亭显然已经过了诗歌语言这一关,她把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用十分平易的句子写出来,写出了一个二十出头的乡村女教师独有的味道。她的诗歌写诗的能读,不写诗的也能读,大学生能读,小学生也能读。这次分享的《追山狗》《老马》《一年级考试》《吃吧!妈妈》,以及她的《麻三奶一家》《桃子同学》《路径》《湘西土匪》等很有代表作性的作品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清新之美。
更可贵的是,在这么一个大的时代潮流下,由于身处大湘西地区的偏僻乡村中学,照理来说她的日常生活应该是简陋的,精神层面应该是孤独的,对前途命运应该是有焦虑的。但是,我没有在诗歌中看到她一丝一毫的焦灼、不安、絮叨,也没有看到她在写作上的跟风、赶潮、着急,更没有看到她自我设限、自我重复、自我怜惜。她在《后阳冲,我诗歌的摇篮》一文中写过,“沅水悠悠,谁能救赎谁?我的爷爷奶奶们,我的孩子们,我的村庄,我的土地,我的父母……倘若诸事万物,皆有因果,那就不必再问为什么。生于斯,长于斯,我的大湘西,有我的路要走。”可以说,她的诗歌不是某种诗歌观念的产物,而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滋养的结果;不是横的纵的移植,而是由内而外的生长;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欸乃一声山水绿”。谢亭亭的清新是一种自觉的清新,一种从题材到语言到价值观念的清新,是一种自觉赓续沈从文湘西文学传统的大清新。
这种由内而外有创作自觉的大清新诗人多了,这种蓝宝石一样的的光芒多了,其意义是非凡的。假以时日,它一定会一扫当今诗坛的陈腐之气、油腻之气、浮躁之气、猥琐之气和无标准无底线的混乱境况,让真正好的诗人诗歌焕发出新的光彩,得到属于诗歌的尊严。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