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协委员、省作协主席王跃文携小说《漫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诗人张战携诗集《陌生人》举办读书分享会。现场文学大咖云集,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
王跃文创作的小说《漫水》曾获鲁迅文学奖,小说以他的故乡溆浦县漫水村为原型,以醇厚优美的乡土语言和鲜活动人的日常细节,描绘了一幅淳朴的乡村画卷,也表现出作者对乡村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审视。
在《漫水》中,可以感受到王跃文对家乡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的热爱,而这本书也被他定义为“乡愁写作”。但对张战来说,她有一份无法寻找到故乡的怅惘。
张战祖籍长沙,父亲是一名野战部队军人,经常更换驻地。所以张战的童年、少年时期辗转广东、广西等地。“文革”期间,她随下放的父母到了岳阳华容县。“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总是到一个地方刚学会当地方言,就离开了,所以我是没有故乡的人。”张战说。
婚后,张战便把丈夫王跃文的故乡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她学会了讲溆浦话,爱上了那里的山水与美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所以我在读《漫水》这本书时,会有种特别亲切的情感。”
在张战看来,故乡烙印在王跃文的身体里、灵魂里,在他餐食的口味里,说话的声音里。他在生活中积累最深的地方挖掘素材,以现实为镜去剖析人性,反映生活。
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没有尔虞我诈的争夺,一种平和、安静又涌动着生命的力量在字里行间透出——《漫水》与《陌生人》有许多共同特点:日出日落,生命物象各自悲喜,却不怨天尤人,只是朴素、顽强地向上生长。这样的特点,在《漫水》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文中有很多村人谈论、面对死亡的情节。“村人对待生死很从容淡定,他们认真地给自己准备‘老屋’(棺材),不回避死亡。”王跃文认为,村人的人生哲学,才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
与村人对死亡的淡定相反,许多人都十分惧怕死亡,张战也一样。她从小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长大,对父亲有深厚的情感。她直视与叩问生命是从父亲生病开始:“从他生病到去世,我看到了生命最深的本质,就是虚无。这种虚无让我一定要找到支持我心灵力量的东西,所以我想写诗,让内心笃定有力量地走下去,让大家没有恐惧地走完生命。”
也许是因为诗人的特质,初见张战的人,都会觉得她有几分不识人间烟火的高冷。但生活中,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声音甜美,表情丰富,热爱工作,居家的柴米油盐样样精通。
创作路上,张战共推出了3本诗集,最新出版的《陌生人》里共收录了119首诗。她自嘲是一位不勤奋、不合格的诗人:“诗歌并不是我生活中首当其冲要完成的事情,我首先是一名主妇,要照顾好家人;其次我在教书,工作也很繁杂,只能用业余的时间写诗。”
在丈夫王跃文眼中,张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作为生活的伴侣,她有时天真得让人觉得可笑;作为诗人,她不算特别勤奋;作为老师,她很受学生欢迎。”王跃文说,张战非常喜欢看书,有段时间家里的门铃一响,都是来送书的快递,“不断买书,不断看书,我也自叹不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不少读者对张战诗歌散发出的宁静气息,感受颇深。生活的积淀加上大量阅读,让她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做菜、吃饭、挖笋、采菌,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都成为张战创作的素材。在《陌生人》中,她将大火中翻煎的鸡蛋,描绘成“一团鹅黄的云”;将清炒的白菜苔,比喻成“一簇绿火焰”;在《一棵枞菌》中,枞菌“轻得像一朵烟”“提着裙角,踮着脚尖,轻轻望”;在《米饭》中,她这样写“哥哥小时不肯用缺了口子的碗,端着碗哭,父亲说,哭什么,碗不怕缺,只要碗里满盛着米饭”。
作为张战诗歌的第一读者,王跃文对《陌生人》这首诗印象最深:“让我想起列宾的画《意外归来》,读得满脸泪水。”
在这首诗中,张战慷慨地请一位陌生人吃饭,她看到了陌生人“不安的手指,像刚逃出箭阵的哀鸟”,看到了他“无法缝补”的“伤口”。但她并不去刻意了解陌生人的前尘往事,只是让他随着性子“你吃,你喝,你走”。但当陌生人离去后,诗人忍不住“关上门”哭泣,“我哭,哭那些被鸟吃掉了名字的人,被月亮割掉了的影子的人,被大雨洗得没有了颜色的人,那些被我们忘记了的人,那些和我一样、跪下来活着,却一定要站着仰望星星的人”。
诗句中,诗人的情感不断升华,传递出独有的悲悯情怀。2016年,这首《陌生人》获评“2016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诗”。
张战告诉湘声报记者,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源于她突然想到的一位命运悲苦、久未联系的旧友。“我该怎么安慰一个悲伤得无以言表的人呢?我想做一餐晚饭来招待他,但‘我’内心也有很多悲伤,需要别人安慰。当陌生人走后,‘我’掩上门,不仅为陌生人哭也为自己哭,为所有我们没有遇到的、有伤痛的人哭,但是哭过后还是要走向明亮的地方。”
8月8日,张战接受湘声报记者专访,分享创作心得和背后的故事。
《陌生人》诗集里,有您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张战: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作家,总共只有3本诗集。2010年曾出过一本诗集《黑色糖果屋》,《陌生人》是我最新出版的一本诗集,即将出版儿童诗集《给人类孩子的诗》。
《陌生人》这本诗集里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表现主题,但总的来说表达的是对真善美的向往:一是对生死的叩问;二是对人类的孤独、荒诞的描写;三是对弱势人群的关爱,比如《陌生人》一诗是对流浪汉的一种信任与关爱;四是对生命的爱,对自然山水的爱。
诗集中有许多关于土地和植物的描绘,比如《四月枞菌》《春笋》等,为何会有这样的关注?
张战:在托尔金创作的小说《魔戒三部曲》中,有一种虚构的人霍比特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热爱土地上生长的一切东西。我也热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切东西。我就是天生喜欢土地、喜欢植物。
在《那个赤脚如飞上学的15岁少年》一文中您写到:我爱听跃文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张战:是的。如果爱一个人,就恨不得把他所有的前生后世都了解清楚,会好奇。特别是我们的出生地相隔千里万里,背景也完全不同。我特别喜欢听他讲童年的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十分生动。越是了解一个人的童年、他的亲人,对他的灵魂与情感会有更深的了解。从他来说,他愿意与你毫无保留地倾诉,希望你能分享他成长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无条件地敞开心扉,一种比较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陌生人》诗集里,有您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张战:《漫水》是跃文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以后,对故乡的一种充满诗意的、美好的但又有一些惆怅的回望。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尤其余公公与慧娘娘这种老一辈的乡土人物身上,有对人、对天地的善意、诗意,对生死的敬畏,这些东西值得我们保留和赞美。乡村在变化,很多东西在流失,跃文在思考时代的浪潮面前,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乡土中这些美好的东西还能不能守住。
《陌生人》表达了对人类孤独的处境,对人生中爱与怜悯的温柔渴望,对自然、对生死的叩问,等。这与《漫水》有共性,一是对生活的审视与叩问;二是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来源于湘声在线微信公众号,内容略有改动。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