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纲毛院开讲“世纪之交长篇小说创作的两个思潮”
作者: 时间:2015-04-13
关注潇湘悦读网微信 放入收藏夹
阅读:
次
4月11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先生做客 “文学名家讲堂”。他以“世纪之交长篇小说创作的两个思潮”为题,从时代背景切入,阐述了长篇小说创作的两个思潮与面临的困境。讲座由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主持。
讲座现场(一)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洪志刚成名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评风格。在他发表的近300万字论文和十余部个人专著中体现出敏锐的文学嗅觉,准确的文学评价,坦诚的文学态度与深刻的文学见解。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等多种奖项,以理论视域的开阔和独具一格的先锋气质见长。
洪治纲在讲座
洪治纲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矛盾加剧导致了两个长篇小说创作思潮的产生,即矛盾聚焦式的现实主义思潮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写作思潮。
他指出,所谓矛盾聚焦式的现实主义思潮是世纪之交以来最强劲的一股创作思潮,也是一种反消费文化的精英式的理性审美追求,作家们试图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充当社会代言人的角色,从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中果断地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以直面现实的姿态来体现自己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他列举了很多有名的长篇小说,从新现实主义冲击波阶段、反腐小说阶段、底层写作阶段剖析了矛盾聚焦式的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他阐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写作思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现象。即消费文化作为现代生活的主要文化支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被重新定义,成为任何个体生存高度关注的生活目标,并且,这种新的生活观念广泛参与到人们对自然、历史、社会等领域的理解之中。在这种创作思潮下小说中的人物,不再以其社会地位或身份影响小说主题所表达的深度,小说故事也不再以重大的事件作为依托,而平凡的个体、普通的民众、常态化日常生活,变成了作家审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载体。他把这种创作思潮下的作品分为日常生活化的历史叙事和日常生活化现实叙事两类,以文坛的作品实例详细讲解了创作的发展态势。
讲座现场(二)
他认为,长篇小说写作存在人物形象同质化和思考生活表象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用经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提出人物塑造、写作技巧与思想内涵间的深层次关系,同时提倡作家应该坚持更高的精神追求和大爱意识,以悲悯之心与文学使命感进行创作。
据悉,“文学名家讲堂”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毛泽东文学院承办,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举行文学讲座,向社会各界人士、作家、文学爱好者免费开放,在社会上反响较大,目前已举办十二期。
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接受湖南媒体采访
人物链接:
洪治纲先生,196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近300万字。出版有《守望先锋》、《余华评传》、《无边的迁徙》、《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等个人专著十余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最新争议小说选》、《年度中国短篇小说选》等个人编著三十余部。洪治纲先生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
“潇湘悦读网”版权保护声明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