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明先生今年参观了我们学校,特赠诗作《参观湖南省特教中专有感》:
暮云南托识君贤,有志任劳特教牵。
昔为择址鞋丈地,如今校园大厦绵。
善持教化人才济,博爱心痛德超先。
慈雨春风齐给力,满园桃李绣史篇。
因为文化,因为文学,我们富有共识;因为丈夫沈先生在金融单位工作,我们和先生多了一些交流。
都说文学是时代的记录,生活的画卷;文学,是心灵的折射,情感的结晶;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
进而言之,文学创作与文学艺术事业,实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坚守,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于浏阳河畔的胡玉明老师,吮吸着这条母亲河的乳汁成长。一个“乡下人”从山里一步一步走出来,发育了想象,储蓄着一点点人生经验,饱蘸着燃烧的情愫,凝聚笔端。
开始,出于他对特教事业的关心,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他写的沉醉系列之一《沉醉感动》(与胡冉华合著)。
《沉醉感动》是一部描写中国海军陆战女子两栖侦察队的纪实文学,全书共十二章。全书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正如书名一样,我被书中的人和事深深感动了。刘彾君、杨世敏、钱汉新……一个个鲜活的“两栖霸王花”感动了我,出海训练、荒岛训练、潜水训练……一次次“极限挑战”感动了我,抗洪抢险、与总理握手、走向市场……一张张“用理想点燃青春”的面容感动了我。
在这本书里,作者特意用了一个章节来写“湘妹子”。从红军时期著名的女将胡筠,到参加过秋收暴动的李贞将军,再到中国女子陆战队队员中的湖南精神的探寻,对陆战队精神的感动,折射了此书让人沉醉感动的哲学意义。
我身为一名特教老师,和她们一样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但从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现代女性的一种坚强。她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忍受着一切恶劣环境和身体上的苦难,最终能达成自己的梦想!让我看到一种湖南精神!
我现在的生活难免满目庸常:三点一线。而看此书,我知道自己的世界以外是多么的精彩,知道了原来还有一些巾帼英雄的英姿是多么飒爽,知道了一群在南国的女兵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目标——百战百胜,她们是兵中之王!
此外,这一部作品,令我们感受到一阵阵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这里,没有所谓的“体制外”和“私人化”写作,没有什么“身体写作”和“绝对隐私”。有的是强烈的时代开拓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有的是潇湘风骨,屈贾文气。
阅读“感动”,有一个启示,这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作者,生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置身于澎湃向前的生活洪流,实在没有理由不尽自己的全部心力去描述和展示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作者具有这种理念,他作出了示范。
作者为伟大的时代而讴歌。他安于寂寞,默默地埋头耕耘,他们不慕短暂的虚名,不求一时红火,也不热衷于形形色色的旗号,但从他一篇篇可以求精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股股幽泉在涌动,一簇簇的火正在燃烧。
阅读“感动”,从作者的身上,从作品中的一个个人物身上,彰显着无穷的潜力和无限的希望。他们正是我们重振湘军雄风,再造文学辉煌的希望所在。
看了此书,我很佩服此书的作者胡玉明。他在金融系统任职,居然文学情怀如此执著,洞察生活如此沉醉。
他是当代青年中具有“钉子”精神的人,硬是在十年之间,书写了沉醉系列——《沉醉热土》,写的是金融事,金融身边人;《沉醉感动》,写军营生活,因为他曾是当兵的人;《沉醉张家界》,写的是他在张家界任职(银监分局局长)所见所闻,用的是古风新韵手法,张家界的风光和泥土芳香,予人清风,扑面而来。
他的勤奋,有着很强的意念,他的顿悟,达到了“无我”境界。回到长沙,他又接二连三,挥毫续写了《麓山惠风》(古风新韵),以及两部“湖湘文化研究系列”倾情力作——《沉醉湘水》和《浏阳潭湾梦》。他的情思,犹如“湘水文河”,他把讴歌先贤和仁人志士,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深入挖掘,无私奉献,乃至他的家人都参与其中。真的,不知道他煎熬了多少黑夜,多少休息日。可以想象,他是在拼搏,他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学梦、中国梦,全部点亮在了文学之路上。
任何人都有潜质,玉明老师或许是把一个人的潜质发挥得很好的一个人,否则,怎么能写出如此之多的著作呢?
反观自照,他的勤奋,他的执着,让身为教师的我自然沉思。
……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廖有明先生,2003年10月为玉明老师所作的诗,让我感悟“转行金融当年富,笔耕不辍讴湖湘。”
或许,廖有明先生就是最早发现玉明老师潜能和具有“钉子”精神的人。
贵在发现,贵在坚持,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持之以恒。
随着文化兴邦的深入影响,玉明老师在文化这块沃土上,耕耘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成就夯实了基础,如今担任了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用他的话说,可以为更多的金融文学爱好者服务,让大家在文学的浸染中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让文学“众乐乐”。真可谓,广种福田,绵延花开。
遂作《读沉醉感动抒怀》:
先生之文如春风,善美之情颂久恒。
晚辈还须挥汗雨,一腔热情特教耕。
2014年8月8日
(作者:徐理,湖南省特教中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