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与娄公,初识于乙丑。时公从浏阳四中调入教师进修学校,并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相见日久,无所不谈,结为忘年。公值硕果累累之初秋,余则为初出茅庐之学子。公读书广博,天文地理,样样涉猎;经史子集,指缝奔流,是余在所见读书人中真正通读过二十四史之学者。
娄公授课,深入浅出,中华文化,信手拈来,相涉成趣,广搏学员喝彩,课堂生动活泼,笑语频传。时任长沙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李爱华先生誉之为:“所见语文教师中,首屈一指者。”并广为频传。
研究谭嗣同,公始于甲戌。时台湾“仁学会”托谭恒坻先生找一名《仁学》研究之学者。公为奖掖后进,首荐于我。接《仁学》原著,我阅读再三,深感学力不达,于是再荐于好友蔡日新先生。蔡先生努力经年,圆满此务,初稿杀青。此后公全面阅读谭嗣同诗文,写成《论谭嗣同仁通思想相对的永恒性》。该文影响颇著,为很多文集转刊。又写成《云浮雾绕中一朵奇葩》,全面论述谭嗣同诗歌。文章旁征博引,气势恢宏,是谭诗论著中难得之佳作。公一发不收,取台湾版《谭嗣同诗全集》,从新视角入手研究,虽前有周振甫、李一飞先生之成果,公别开生面,以谭诗年轮为序,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娄公全面研究谭嗣同,谭诗研究自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谭诗思想之开掘,确有真知灼见。
湖湘学子谭嗣同,虽英年早逝,然成果硕然。《仁学》为其哲学巨著,把“仁”升华为哲学最高层面,并与佛学结为一体,为其哲学之本。而“通”“变”则为之用,使其达到一个新高层面。其中诸多论述,至今尚未为科学证实,确实令人惊叹。而今我们的改革开放,在《仁学》中都能找到依据。至于谭嗣同的诗歌,本人未作全面研究,读后,深感确如梁任公所言:“谭复生如怒马惊涛。”娄公《谭嗣同诗歌编年注析》,几经修改,完稿后令余校阅,并嘱余作序,余为之感激,诚惶诚恐,是为之序。
甲午年辛未月乙丑日于老进修学校
(黎岳先生,中教中文专业高级职称。黎先生多年担任中文专科、本科相关专业的教学,对中国儒、释、道三家经典有广泛的涉猎和潜心的探究,长于颂赞和散文,有孔子“述而不作”的谦和。)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