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在祖国迎来第89个建军节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妻子酝酿已久的长篇小说《坤叹》终于正式完稿。她为实现自己的“文学梦”终于迈开了第一步!妻子一直热爱文学,也十分好学。婚后,因我的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里的事,家务、带小孩的重任全落在她身上。为追求文学梦,她从不打牌也很少串门,将所有空闲时间投入到文学书籍阅读和创作中,曾先后在《湖南工人报》和《洞庭之声》发表过文章。这就更加坚定了她追求文学梦的信心。为了使自己的文学基础打牢,她不断给自己充电,先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专和本科文凭。妻子对生她养她的家乡情有独钟,家乡是她梦牵魂绕的地方。尤其是家乡那些特点鲜明的人和事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早在10年前她就萌发了以家乡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创作念头,所以一直坚持收集相关素材,但因工作、家务缠身,只能断断续续进行写作。
2013年11月,妻子因脑垂体上长了一个小结节,头痛得厉害又不宜手术,只好从所在单位病退在家。于是她利用病退的空闲,边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边进行写作。她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写了一篇3万多字的随笔,使自己完全进入写作状态后,才尝试着去写这部长篇小说《坤叹》。她辗转反侧思考了近一个月,才将“坤叹”这一书名定下来。尽管妻子因头痛吃了不少药丸,但疗效并不明显,每当夜半时分,妻子常被头疼折磨得难以入眠,她就干脆起床到书房里的电脑旁继续敲打起来。我瞧见了劝她不要写了,好好休息,她却风趣地说她患了“写作天才病”,只要写作起来就忘了头疼。《坤叹》一书就这样在妻子的手指间一字一句地笃定成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妻子所写的《坤叹》完成约六万字的时候,即2015年7月份,我因左腰剧烈疼痛在医院查出患左肾尤文氏肉瘤。这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恶性肿瘤病。从2015年11月份我做完左肾切除手术后,到2016年7月份整整八个月的治疗期间,都是妻子伴我左右精心照顾。在背负着我病痛难以治愈的压力下,她义无反顾地扛下家中所有重担,其中包括无微不至地照顾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尽管如此,她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坚持《坤叹》的写作。
妻子对写作的执着和对家庭的担当,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我尽力克服化疗和放疗的种种折磨,坚持成为《坤叹》的第一位读者。反复阅读后,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是:小说中所有人物和故事几乎都是围绕“十里塅”这一地方展开的,这就使这部小说“形散而神不散”。它不但是一部集诗、词、曲、戏曲、历史、传说、农业知识、爱情故事等于一体的长篇小说,而且也是一部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完美结合的作品。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借助如宣纸、如白绸缎、如蛋白质一样质地的白幕巧妙地用蒙太奇的写作手法将故事发展的时空自然地连接起来,情节引人入胜;在视觉效果上,小说中的每个章节以别出心裁的镜头形式呈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又不乏时代感,仿佛在扉页间欣赏电视连续剧,而每一个镜头又以承上启下的问句结束,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使小说得以连贯而完整,可以说这是对镜头文学的大胆尝试;在语言特色上,通篇行文流畅诙谐,语言通俗易懂,人物与环境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在文化弘扬上,作者在《坤叹》中用细致入微的细描手法还原了家乡当时的婚嫁、丧葬等本土文化特习,这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尊重,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在人物安排上,作者以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使每个人物都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坤叹》中通过对主人公田长根带领父老乡亲建设家园走共同致富道路的过程描写,热情讴歌了以家乡父老乡亲为代表的所有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淳朴、充满智慧的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强调了人与坤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另外,这篇小说中的《坤叹歌》在全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构思到完稿《坤叹》历时虽近10年,但因它是妻子所写的长篇处女作,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诚望各位专家,读者指正批评。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