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音》杂志的采编队伍中,湖南籍佼佼者众,周光曙曾是他们中出色的一个。
周光曙来《知音》工作时,我在《知音》旗下的《打工》杂志任职,那时不在一处办公,和他并不相识。随后不久,经常看到他的名字在《知音》上半月版首席编辑之列,印象便渐渐深了起来。
那时,湖南籍编辑因地缘关系偶尔聚会,他们自称为“湖南村”,周光曙被称为“湖南村”的“周村长”。每次交完稿后,等待老总定稿的日子是他们难得的假日,他们会聚在一起交流编稿的体会,偶尔也会玩玩家乡的纸牌,以缓解编稿带来的压力。据说,他们玩的是一种“三打哈”的扑克牌,这种带有明显湖湘文化印记的牌术,很快在非湘籍编辑中推广。周光曙是这一“文化”的导师,可是,那些“青出于蓝”的弟子们却很不讲客气,据说有美女编辑经常穿着新衣服在他面前炫耀,说这件衣服是“周村长”给买的,穿着挺爽。“周村长”并不恼,并借此打趣和制造快乐气氛。
周村长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在工作上却很有套路。
周光曙在我任主编的部门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我对他的为人、为文和工作风格是颇为了解的。
那时,《知音》老总在大会小会上经常强调说,《知音》的编辑,应当具有其他期刊编辑无法比拟的能量和容量,一个人要抵别人一个编辑部。事实上,周光曙自己就组建了一个编辑部。
《知音》编辑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上稿与不上稿的收入差距也不小。据周光曙事后透露,他将武大和华师中文或新闻系的优秀写手招募在一起,教他们如何找线索,如何采访,如何把握《知音》的写作要领,以工作室的形式培训了一支自己的“御用军”。你可以想象,当别人单兵作战的时候,他是团队上阵——这便是他在《知音》几年里长盛不衰老的“套路”之一。他培养的这些作者,有的后来成了《知音》主力作者,有的进了《知音》编辑队伍,成为《知音》的有生力量。
周光曙另一个套路,是与公检法宣传部门的“铁杆关系”。
在《知音》所发稿件中,案件稿所占比例是较大的,但如何找到有分量、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不容易。周光曙和北京、上海、广州的公检法宣传部门合作,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亲自阅卷、采写,反复核对事实。不给公检法添乱,又能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这样既保证了稿件的真实性和原生态,又扩大了信息源、建立了自己牢固稳定的作者队伍。每有大案发生,《知音》编辑都会各尽显神通,希望拿到一手材料进行独家报道,往往在别人无能为力时,周光曙已经不声不响地将稿子做扎实了,这种组稿能力和工作作风,自然是很受老总们欣赏的。
周光曙的一个重要套路,就是对文章角度的选择和对主题的提炼。
如果说组建队伍和扩大信息源属于外功的话,选择角度和提炼主题则是一个编辑的内功。好的《知音》编辑一定是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
周光曙所编的爱心题材较多,有多篇获得知音万元大奖后又获年度两万元奖。记得他所编辑的爱心稿《在生命的悬崖上,我们有不屈的宣言》,内容是讲中南大学学生张爽抗击白血病的故事。当时,事发地湖南的各大媒体都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所选角度都是写他女友如何悉心照料、不离不弃。选题报上来后,老总也认为外面报道太多,已无挖掘价值,但周光曙却从海量的报道中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与张爽同病房的另外两个大学生约定,谁先走了,就把将余下的医疗费用留给活着的人。他选取这个角度,指导作者做成了一篇全新的爱心稿,读来感人至深。
有一次周光曙到江苏组稿,无意中在一个朋友的桌上发现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上有篇作文,一个城里的小女孩,在作文中写道,她有个农村的“爸爸”,他们素不相识,农村“爸爸”却一直帮助她们一家,帮她妈妈治病。周光曙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当即和孩子所在学校联系,和孩子简单交流后,他找到了孩子所说的农村“爸爸”家里。那个“爸爸”家并不富裕,起因是,他家的女儿看到一篇作文范文,说有一对城市母女相依为命,母亲患了绝症,懂事的孩子四处奔走为母亲治病。农村“爸爸”看了作文后,决定和女儿一起,想办法帮助这对城市母女渡过难关。几年来,他们为这对城市母女寄去十多万元,并成为母女的精神支柱——这是多么难得的好题材啊。周光曙经过两天的深入采访,写出了《我们不死的信念,城市农村两家人》一稿。文章发出后,《知音》一时“江苏纸贵”,各地捐赠捐物者络绎不绝。
不拘一格的“套路”、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周光曙不仅被人称为《知音》“湖南村的村长”,还一直稳坐《知音》主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的交椅,这确为不易,也绝非偶然。
周光曙离开《知音》后在湖南日报旗下的《华声》杂志任副总编辑,其间仍多次来《知音》作客,对《知音》的那份感情,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泊。最近,他将曾在《知音》所采编的部分稿件精选后结集出版,于他来说,是一个生活阶段的小结,于《知音》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知音》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编辑和作者,能总结、反思、弘扬《知音》理念和《知音》文化的文章并不多见,专著就少之又少了。这一本集子取名为《我的知音套路》,每一个章节前都有作者精心编写的“采编手记”,这对于《知音》的编者和作者来说,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对于高校中文或新闻系学生来说,不失为一本生动实用的教材。
周光曙约请我为他的专集写序,我欣然应允,但唯恐对他的解读失之肤浅,读者诸君不妨从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细细品咂。
(作者系《知音》集团副总经理)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