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霞文友来信告诉我,她要正式出版一部《朝霞诗文集》,嘱我作序,尽管我最近确实很忙,但我还是欣然答应了。因为她前三次出书我都写了序,印象较深,她的文字,是一种自然的心灵表白,能给人一种舒展、平和、愉悦、阳光、向上的美的感受。我很欣赏这种风格。
我曾说过,她的诗,是属于她自己的诗。这句话似乎太平常了。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到了老年才学写诗的人,往往对诗有一种误解,以为句式整齐,合辙押韵,就可以称之为诗了。其实这只是诗的形式。可不少初学者,专攻这种形式,花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挖空心思地寻找辞句,甚至生造一些辞句,写在“诗”行里。而把要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真正的“诗”抛在一边了。这样的诗,当然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诗的灵气,既感化不了自己,更感化不了别人,既不能使自己有倾吐的快感,更不能给别人以美的享受。
她的诗不是这样。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诗/不像诗/是话/是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语言/似清泉般晶莹剔透/溅在白纸上/凝成朵朵文字的墨花。”这是她对自己诗的公正评价。我说“她的诗是属于她自己的”,正是在于她的诗“是心里流淌出来的语言”。我之所以看得中她的诗,也正在于此。我之所以能一口气把它们读下去,也正在于此。
读她的作品以及和她交谈中,我感到她已领悟到了一些诗的真谛,她是在诗的海洋里漫游,享受到了诗给她带来的温馨与快乐。她在诗意里生活,诗意使她的生活有了精神的升华。
她的诗有不少是写给亲人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朋友、老师和同学,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出,她们之间的相处,是十分友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温馨的。如《团圆》:我凝视着十五的月亮/默诵儿子写给我的诗/“你的面前有个月亮/我的面前有个月亮/你的月亮中有我/我的月亮中有你/让我们在月亮中团聚。”母子间牵肠挂肚的思念,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这里有淡淡的愁思,有绵缠的依恋,这是一种人伦之乐的享受。
她的诗还善于发现别人给予她的美好的感受。1999年春天,她第一次拜访86岁高龄的二婶。临别时,她竟吟诗写道:“二婶啊/是你给我重新鼓起/写诗的风帆/诗不老/诗人不老/我将沐浴晚霞的余晖/继续在诗海中扬帆远航。”与二婶的相聚不经意却给予了她力量。这说明,作者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体味到别人给予她的温暖,我想这大概是她人气旺之所在吧!
她对故乡徽州潜口村是十分怀念的,在《故乡美如画》中,她写道:“我的故乡美如画/花鸟山水皆有情/云在山中飞/水在溪中吟/花在圃中笑/鸟在林中鸣/船在江中游/人在画中行/若问故乡何处是/遥指徽州潜口村。”诗中透出一种淡雅、清纯的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我之所以很少讲她诗的形式,是想强调初学写诗时,不要为形式所累;不要让形式捆住自己的手脚,成为自由表达的障碍。当然,上乘之作,应该是有健康丰满的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结合。她的诗有些也过于散文化,诗的内容也有些淡薄之处。这是需要在长期的多写、多体验、多欣赏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提高的。我想,对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就不要苛求了。能够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诗,就该称道,就该鼓励。希望她能从容地、平和地保持着这种美好的心境走下去,不要太累,不要太为难自己,不要太看重结果,任其自然,自有收获。要知道,作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诗意地生活的状态,一种美好、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
她的散文和她的诗一样,有着共同的气质,共同的品格。她没有猛士“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慷慨,也没有孤独者幽怨的凄凄切切。她对往事如歌如诗的回顾,溪流似的从容倾诉,没有刻意的雕饰,更没有娇态的自我炫耀,她写的是平常小事,却有一种亲和力,一种亲切感,令人向往、回眸、思索。
她说:“我思绪的野马,在故乡的崇山峻岭间奔驰,我情思的泉水,在故乡的江河里流淌。”确实,她深深地眷恋着她的故乡,故乡的一情一景,都能触动她的思绪,使她感到兴奋与欣慰。《新安江畔捣衣声》描写家乡的生活习俗,写的虽然是平常小事,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让人回味。
她写景写物,也像讲故事一样,不急不慢的娓娓道来。如《徽州古村落的璀璨明珠——昌溪》中写道:“在古庙前面的水口入河处,有两株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樟,相距约20米左右,相依相伴,默默相望,一株高大雄伟,恰似人间伟丈夫;而另一株则姿态秀美,两枝舒展,显怀抱姿势,犹如世上的温柔女子。”她把树也赋予了人的情思,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和谐共存,这是诗意的表达。
罗朝霞是一位好与人交、也善于人交的老人。《穿越时空的深情回忆》记述了离休干部贾文绵大姐二三事,贾大姐体察民情,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说真话的优秀品质跃然纸上。《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对熊红梅自传《我的一生》的读后感,她完全走进了熊红梅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她悲亦悲,她喜亦喜,把作者与读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在本文的最后她写道:“你是一朵从苦寒中走过来的红梅,迎着春风,芳香四溢,光彩照人。”我想熊红梅见到了她的读后感,一定会为她的作品有这样的知音而动情,而感激,而自豪的。
特别是这个诗文集子里的“抗癌路上”和“异域风情”两个章节,平常小事的平静叙述,却情深意切,楚楚动人。患了癌症,本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她却淡化了痛苦,写了家人、医护人员、病友的关怀,使她感受到了一种温韾的人间大爱。“异域风情”也一样,如《我的美国朋友弗兰·西斯》,虽然她们语言不通,不可能深交。但她们从眼神和简单的问候中表达了一种没有受过污染的自然的质朴的友情,让人感到愉悦。所以,读她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这是十分难得的。这种可贵在于作者的健康心态,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仍然执着地爱好“没有用处”的文学,每次省、市作协举办的文学讲座,她都积极参与,而且总有所得。这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圣人之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了。从朝霞诗文集文字看,她很注意圣人倡导的内省,这是她善解人意的思想基础。她总是能站在客观的、公正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首先想到别人的难处,别人的感受。所以,她看这个世界总是美好多于丑恶,好人多于坏人。人间虽然有黒洞,但绝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受到阳光的恩赐的。
她曾说:“我愿意把文字的鲜花献给我的亲朋好友和有缘读我文章的人,但却把孕育这些鲜花的肥料(苦涩……),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读者是看不见的。”真是菩萨心肠。这便是她的写作心态。从她的文字看,她的一生似乎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不然,她有与同辈人一样的苦难历程。她一岁便失去了母亲,以后又东西闯荡,经历过三年“困难”,十年“浩劫”,也与同龄人一样,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她的回顾是忧而不伤,喜而不狂,冷静地、客观地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她对人与自然表现着悠长的宽容、博爱与公正,这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洗礼、熏陶的仁慈、善良、正直的优秀品质。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应推崇的健康的平和的心理心态的典型。
读完她的诗文,使我十分敬佩的是:她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似乎未曾受过社会环境的污染,未曾受过岁月的伤害一样,依然是那么坦荡,那么质朴,那么公允,那么平静,那么乐观,那么纯真,真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是她的诗文可取之处,也是她在书林中有她的立足之地的原因。她的诗文集的出版,可喜可贺!
作者简介:唐异常,湖南长沙人,原新疆《和田日报》副总编、纪委书记。1997年退休回长沙,以交友、旅游、读书、写作为乐。已有多种著作出版。现为湖南省作协会员,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成员。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