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恒昶(中)与作者和写作成员丁纯蓝(左二)、谭玉英(左一)及谭卓越(右二)、谭常来(后)、罗光菊(左三)合影
今年是戊戌维新运动120周年,也是先祖嗣同公殉难120周年。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大彗星,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志士、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一)
谭嗣同是浏阳的嗣同,湖南的嗣同,中国的嗣同,他的为民献身精神永垂不朽!谭嗣同是世界热血青年之楷模。
他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爱国者,又是佛教界的大德谭嗣同居士——华相众生。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勤劳节俭、坚忍不拔的品格、为人低调、有姊妹易嫁传奇母亲的血液,有明代崇安侯、新宁伯后裔的传统,他从小受到保守家庭、封建社会、没落清朝的禁锢,及至青少年受到朱、程、王等学派教育,从此奔走于天南地北,广交有识之士,吸取西方新学,深研佛学理论,近而立之年已深悟国之将亡矣,遂奋起笔书《仁学》,组织地方武装,企图一举推翻封建王朝,救国民于水火。
奈何力不从心,百日维新血溅菜市口,至今已120周年矣。短短33岁,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举,写出洋洋数万言启人救世之作,且深远影响到辛亥革命,民主革命乃至今天的民心去向……
作为“猛人”,奇人,伟人,他一路是怎么走来的,世人都在追踪深究。嗣同公堂弟谭嗣穆(笔者的祖父)时任民国初年第一县长——汝城、桂东县长办公桌上常立一铭;“好男儿当效法嗣同,匡世救民,振兴华胄。”而我们谭家的祖训是“为人务实不务虚,土话是“子孙靠手吃饭,不靠嘴巴吃饭”,何等的有现实意义啊。
梁启超说,谭嗣同的《仁学》“光大南海之宗旨,会通世界圣哲之心法”。毛泽东称“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谭嗣同作为资产阶级维新阵营“六君子”中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先进的主张,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地位。同时,他又是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其慷慨为国牺牲的浩然之气,永远盈塞于天地之间,堪称爱国的楷模。
(二)
言仁言学情接近,积善积德誉锦篇。
为纪念嗣同公殉难120周年,全国各地多人找我要资料,想再写谭嗣同,浏阳也不例外。
2017年7月15日晚上,接到侄孙女玉英电话,介绍作家胡玉明先生,迫切希望翌日与我在家相见。出于我的本能反应,明确此人因何事见我?玉英在微信里说,胡作家的岳父李映兴,曾与父亲襄泉是同事,曾为保护谭嗣同烈士专祠受过牵累。她还转发了胡玉明若干篇作品予我看了。遂同意第二天见见这位世交的女婿胡玉明。
第二天上午,玉英如约陪同两位陌生的“后生”,来到我家。虽然大家都是初次相会,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当时,我还在诊所为眼疾患者看病。稍后,湖南战神足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林(又名李承真),作了自我介绍;玉明用的是家乡话交流,自然亲切。他们简单说明来意,随即切入“主题”,大胆地提出期望深入研究谭嗣同。他们的愿望,犹如一石击水,在我的心里激起涟漪。
首先,我感到惊诧。惊的是玉明的口述,他能把自己作品里的“故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有的能倒背如流,当时我感觉他有特点,有才气。诧的是先祖嗣同公是何等人物?当即我就问他:你敢研究谭嗣同,你不怕?你具备什么条件?
玉明立即回答:一、谭嗣同是最值得我崇敬的人物,他是为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个抛头颅的人,他连命都不要。我们只是学习研究,何况是正能量,有什么可怕;二、我刚刚退休,从时间上讲,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这也是一点优势。三、特别是12年前,我在山东烟台龙口南山禅寺,有缘看到双手合十的谭嗣同居士——“华相众生”,陈列在“佛教历史博物馆”。从此,激起了我重新学习研究谭嗣同,深入认识了解谭嗣同的想法。因为,谭嗣同所处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传入中国,“十月革命”还没有炮响。当时的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谭嗣同心中只有人民,只有改革的思想,并成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
玉明研究谭嗣同的想法,简明扼要。他说的这几点,的确深深地震撼了我这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
虽然是初次交流,心灵却有共鸣。
于是,我明确告诉他们:一、你如果真的是诚心诚意,深入研究谭嗣同,这是好事,但我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我只能是精神上的支持;二、不能打着谭嗣同的牌子或名号,搞任何经济行为;三、文稿要实事求是,不能胡编乱造。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实际上是对他们的考验。实践表明,一路过来他们勇于挑战,不计名利,不讲报酬,不怕艰难困苦,一步一个脚印走读,做得很实在,很不容易,值得钦佩。
回眸当时,还交给玉明两项任务,一是在适当的场地,最好是挂靠一所院校,成立谭嗣同仁学研究会。二是我即将赴台湾考察,嘱玉明写篇文稿。我给了他数百页的电子文档原始资料,请予研究先祖嗣襄公在台湾的有关情况。
玉明听说后,没有半点犹豫,随即答应下来。他回到长沙,一方面,立即研究追寻谭嗣襄在台湾的有关情况,很快形成《管窥嗣襄、嗣同与台湾的有关渊源》(上下篇)。这篇文稿,在8月3日随浏阳谭嗣同研究会组团赴台考察时,我带着到台北进行了交流。同时找到了嗣襄公在台的资料,当年因患恶性疟疾(俗称“打摆子”)病逝。从而排除了当年欧阳予倩《上欧阳瓣疆师书序》中的一个疑问。
另一方面,玉明立即采取行动,奔波于长沙所有曾研究发表过谭嗣同论文的作者之中,重点在省社科院、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调研,找到部分专家学者、教授,有的进行了交流磋商。每有进展,时有电话,相告有关情况。2017年9月,在玉明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丁纯蓝、谭玉英、谭卓越、李小林《走读谭嗣同》“小分队”。
特别是“三位小作家”(玉明、纯蓝、玉英)曾多次来我家,他们想自费到全国各地,走访谭嗣同所曾经历的地方,感悟当时诗作的意境,这是所有以前写谭嗣同的作者从没做过的,而且背负着原版《谭嗣同全集》和他的诗词歌赋,一男两女,边走边研读,边记录……
(三)
从容谋议相容纳,菩提树下启后人。
9月26日,杜心五孙女杜芳电函我,邀我翌日到长沙参加“杜心五书院”授牌挂牌的活动。因工作忙,随即,我委托玉明替我参加。玉明的“小分队”成员全部出席。他们参加完杜心五书院挂牌仪式后,及时相告我一个好消息,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提议:今后哪里有杜心五书院,哪里就同时建立谭嗣同书院。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杜钢建是当代中国新儒学代表人物,他在2000年就出版过《新仁学》,堪称谭嗣同《仁学》研究专家。玉明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归宿。因为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学术“靠山”,从此师出有门,师出有名。
玉明的“小分队”,从此可以称之为“团队”。因为有了真正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引领。同时,充分说明谭嗣同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谭嗣同崇高的敬仰。
此后,他加强与有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在不断协调沟通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杜钢建院长的指导下,“小分队”先后参与了“黄兴红韵书院”等多家书院建设。尔后,着手筹备成立《谭嗣同君子书院》。历尽各种艰难险阻,他们真的有种勇于探索、勇于任事,勇于开拓的精神,最后在浏阳谭氏宗亲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2018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初八),由宗亲和平、常来为首,在浏阳荷花浦梓港谭嗣同祖祠《谭氏家廟》,由杜钢建院长亲临指导,成立了《谭嗣同君子书院》,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接着,玉明的“小分队”一行三人,历时几个月,自费穿越时空隧道,先后走访山东、南京、北京、甘肃、陕西、湖北、湖南等省市有关地区,寻找先祖嗣同公的足迹。玉明亦走亦读亦诗歌,他每到一个地方,每有感触,即予抒发,认真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情感。他的这种走读形式,确实是对先贤的一种很好缅怀方式,非常难得。
尤其是玉明,从我这里请到《谭嗣同全集》等资料后,唤起了他的学习研究激情。他坚持认真攻读,写作“札记”。仅我收藏的就达420多首,他还写有若干现代诗歌抒发感慨,全部在中国诗歌网等媒介刊载;以及“走读谭嗣同”随笔10多篇。读他的作品,深感作者沉醉其中,情感诚挚;诗化了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都是经过相对提炼,看得出是用了心,用了情的。虽然限于水平和诸多原因,抑或作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影响作者研究学习,弘扬谭嗣同文化和精神。如嗣同公《全集》第359页谈到修“铁路”问题,玉明的读书“札记”,可以管窥一斑。
“平视万国皆不同,事在人为奋发雄。言仁言恕言诚信,惟法惟心意无穷。利济苍生胸臆阔,赞化天地寄星空。同在北纬修铁路,写下豪章万里重。”
“纵览地图谁认真,复生拂面爱探询。三十四十度常看,二十利好思虑精。一路铁轨三万里,五洲通商往来頻。扬子江畔民殷富,中华崛起伴贤人。”
如今,历时近年,他们终于初步完成初稿,即将付梓,值得祝贺。
(四)
一颗彗星情有寄,中华崛起圆国梦。
玉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对“华相众生”的虔诚之情,我真的很受感动,心里由衷的高兴。
这个团队,由于是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每天孜孜不倦的研读《谭嗣同全集》,自然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厚爱。如湖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唐浩明,从文学角度上给予指导,明确“可以大胆写,不要有什么顾虑”,形成“冷心礼佛,热血报国”共识,激发了玉明的创作热情。书稿付梓,唐主席又欣然为“走读谭嗣同”题写书名。
玉明在学习上,保持了军人的作风。他不顾年逾花甲,老眼昏花的身体状况,坚持在《谭嗣同全集》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他走读谭嗣同的历程,引起了杜钢建教授的关注。杜院长不仅给予引导,而且带领这个团队与书院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他们一边创作,一边宣讲,同时把“谭嗣同仁学研究会”纳入重要议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2018年5月22日,玉明告诉,一带一路的法律联盟主席杜钢建,为加大推进工作力度,以文化支撑为着力点,注重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大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方面同意,9月,将组织有关力量在美国举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论坛”。同时,在加拿大成立“六祖学院”,内设“世界谭嗣同仁学研究会”。
听到这个消息,如梦如幻。没有想到“玉明真的有缘,真的如同又一猛人”。果真能够在杜教授的指导下,把谭嗣同文化直接传播到“一带一路”上。
俗话说,有耕耘必有收获。
一带一路,千人队伍,传播文化,各具道场。自然志愿公益,不忘初心,必将实现先祖嗣同公的“大同理想”。祈愿众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华文化扬帆起航。
感谢有缘人,圆了我心中的梦和中国梦!
是为序。
2018年5月23日
(作者:谭恒昶,86岁,湖南浏阳中医院原眼科主任医师)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