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初育这个船形老乡秀才,是最近这两三年的事。以前,听原县委书记林良才先生说——田坎下沤掉好多真秀才!以为是一句开玩笑的话,是一句安慰乡村干部的话。现在,结识了张初育,就觉得老书记说的话还真得认真对待。
张初育就算得上是一个这样的“真秀才”
张初育早慧。在县一中读高中(1961.7-1964.7)时,就是“老三届”里的小秀才。当过学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一中青年》校刊(黑板报)的主编,参加高考还考了一个全校第一名!但是,命运不济,别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或者安慰状了,他却什么东西都没有收到。于是,他就成为了家乡“田坎下的秀才”了。有诗为证:“屡屡都‘三好’,国试未觉难。不明是何故,‘取’‘落’两无传。”虽然当时他的心里忧忧然、戚戚然、愤愤然,但他还是无奈地回了老家船形高路去务农。
当然,命运也不会总是和人作对。不久,他便被安排到了县花鼓戏剧团工作。而“文革”骤兴,他又被命运推送到了老家的田坎下,当起了生产队和河东渠道工程建设连队的“记工员”。而后,进入社队企业,当了“篾匠”“香菇培植员”和会计。当会计给他的命运带来了转机,他终于跻身到了公社企业办和县乡镇企业局内审股。自学成才,有了会计师证护身。但是,好景也不长,年届知天命,便又失业,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一直到现在。尽管如此命途多舛,张初育却一直没有放弃读诗写诗和吟联作对。你看,在他“下岗”的1995年,他写道:“三十余载账格爬,凭证算盘熟‘滚瓜’。今日年华趋甲子,顿然照镜鬓已花。”真的是诗心不改啊!
张初育大器晚成。年近花甲居然当起了张氏五修族谱的理事会会长和总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总编辑”。围绕“金鉴堂”的家族谱牒,四处奔波,足迹遍及炎陵、茶陵、桂东、资兴、安仁、永兴、宁冈、郴州等湖南、江西两省的七县一市。尽管奔波辛苦,犒赏微渐,他却乐得其时,“陌地寻亲忒犯愁,擦肩相见步不留。茶坊旅店与人讪,街巷路间向客求。溯本追根同元始,归宗认祖共源头。识得血脉皆‘金鉴’,两眼眉舒热泪流。”
古稀之年,炎陵老年大学诗词班开课了,他又被聘请为诗词班的楹联主讲教师,讲授楹联知识和楹联写作。当此之余,他的足迹又遍及炎陵县及周边五六个县的乡村农家。每每被请之后,便要在人家家里居住上三五天到十来天——他要亲手给那些农家撰写和书写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的对联以及担当婚礼或者丧仪的“礼生”。当民间“礼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联要写,议程要主持,帖告要行文,家祭要撰祭词,大凡那些礼仪上要应用的文案,“礼生”都要亲自动手去做,甚至包括书写挽联和花圈上的挽带。张初育偏偏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喜欢照搬自己原来的“旧作”。每到一家,红喜事也好,白喜事也好,他都要根据主家的实际情况新拟对联,新写祭文,以表恭谨。其实,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恭谨之处,也是他能够广受百姓邀请之处。所以他的对联、他的诗词,日日作便日日有新意,也就不愧为炎陵县民间的一位“知名礼生”,或者“知名联家”了。
这里先说张初育的诗词
张初育是一个爽快的人,他的诗词也一样的爽快。不华饰,不隐晦,就像他那人品,清清澈澈,一眼可以看到心底。从他的少年习作到他的耄耋之作,都是如此。比如,“临到开学脚受伤,爸妈送你上学堂。父母辛劳你莫忘,斩劲读书报爹娘。”(《爸妈送我上学堂》1956年)。“老年文友聚一堂,习对吟诗兴味长。思敏维捷磋妙句,鬓花神烱写华章。抒情叙事描风景,颂世歌纲赞富强。我站讲台心感动,幸与大雅共酌商。”(《老年大学讲诗联课》2015年)。
张初育有小爱也有大爱。小爱即是爱家爱父母爱兄弟亲友,大爱则是爱岗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父母仙逝,他有诗从胸怀汩汩而出,领袖逝世他也有诗追怀颂赞。例如:“子欲养而亲不在,空怀愧疚向谁言?晨昏供奉虔心祀,满簋珍肴亦惘然。”(《痛悼慈母之四》)。“一声惊雷横空响,领袖辞尘举世伤。华夏人民声泪下,寰球穹昊云雾茫。大江南北山失色,天际东西日黯光。万众缅怀悲不已,救星功绩永年扬。”(《惊闻毛泽东主席逝世》)。妻子辛劳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情不自禁,有诗为赞:“为了种好责任田,贤内辛苦顶半边。管水治虫堪理手,栉风沐雨无怨言。”(《妻顶半边天》)。改革潮涌,万众欣喜,旧貌换新颜,他亦有诗称颂:“改革开放暖民心,自主耕耘计划明。不误农时勤管理,秋收喜庆好收成。”(《改革春风暖》)。看到家乡炎陵风景秀丽,花团锦簇,他引吭高歌:“花团锦簇催人醉,霞蔚云拥引鸟喧。疑是已入天上景,此间原是‘小庐山’。”(《大院牛石坪赏杜鹃花》)国家宣布取消农业税,他喜不自禁:“二零零六不一般,农业农村喜讯连。自古耕田征赋税,如今种地不交钱。”(《万众欢呼取消农业税》)。
张初育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人。做人讲究,作诗填词也讲究。尽管他的诗词语言平实朴素,但他的诗词格律非常讲究。正应了他自己在《老年大学讲诗联课》第二首当中的那颔联:“平仄抑扬生韵味,谨严对仗抒豪情”的话。他的律诗,特别是七言律,韵脚、对仗、平仄都中规中矩,是我们诗词爱好者们学习的样范。例如:“犹记童年县城游,难寻十丈几层楼。湘山古塔当奇景,笔架高峰引大眸。今日新容难尽览,往昔旧貌已无留。擎天大厦如林立,车水马龙似织流。”首联之外,其他三联基本上都对仗了。看颔联“湘山古塔当奇景,笔架高峰引大眸”:“湘山古塔”对“笔架高峰”,名词“湘山”“塔”对名词“笔架”“峰”,形容词“古”对形容词“高”,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当奇景”对“引大眸”,动词“当”与“引”相对,形容词“奇”与“大”相对,名词“景”与“眸”相对;声调上,平平仄对仄仄平。这就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对仗句了。颈联“今日新容难尽览,往昔旧貌已无留”也是一样,名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副词、动词,上下两联两两相对应,平仄上也是“平仄平平平仄仄”对“仄平仄仄仄平平”,格律上很有嚼头的。押韵则是“楼、眸、留、流”,双句尾字都押平声“ou”韵,旧韵里叫“十一尤”韵。
填词也是一样的严谨,比如他填写的《蝶恋花·杜鹃花似海》:“杜鹃花开红烂漫,观花来时,日丽云霞淡。尤有青枝花正绽,嬉蝶飞舞鸟声啭。 古道逶迤深处转,路上行人,竞向丛中看。尽览群山花海灿,心怡神醉弗知返。”“蝶恋花”为双调,上下片同调,各押四仄韵,限字六十个的词牌。这首词上片分别押“漫、淡、绽、啭”四仄声韵,下片押“转、看、灿、返”四仄声韵;上片五句,“745。77。”的句子字数排列,下片也是一样的这种排列。全词不出格,便是很有讲究的。
再看张初育的对联
张初育五十岁下岗“自谋职业”,一不小心把书写楹联当作了“主业”,贯其“自谋职业”二十余年,不可谓不令人敬畏!一般联家走村串户,游艺于红白喜事之间,其联语当俗不可耐,无非生死喜庆而已。
但是,张初育不一样
他的联语首先是“以小我关怀大我”。只要是他所在时代发生的家国大事,他都一一道来,结对相赞。有赞“三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有赞“社教运动”的;有哀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逝世的;有颂改革开放的,有颂特区发展的;有点赞乡村巨变的,有点赞港澳回归的;有颂扬减税、“二孩”新政的,有颂扬神舟飞天、航母入海的……真可谓眼观六路心仪八方,天下大事无不入楹!
其次是“以春风滋润千门万户”。张初育的春联“啪”的一家伙便是五十余副,副副各有特色,副副不相雷同,从七言短对到二十余言长对,对对都出彩。特别是那些专门给某人家撰写的春联,就更见彩头了。如:“荷沐春风,花香日丽燕飞舞;树茏坳岭,叶茂枝繁莺放歌。”(为荷树坳陈香茂撰)起首两字嵌“荷树”,暗中又露出一个“坳”字,把一个地名悄悄地藏入了对中;接着“花香”“叶茂”又把“香茂”的名字嵌进了联中,读来十分巧妙有趣。又如“为高峰村上升组一求联者撰”的春联:“高峦彩霞蔚,春意盎然,一轮丽日蒸蒸上;峰壑红梅开,和风瑞霭,万缕祥光跃跃升。”一看联头联尾就明白,作者把村名和组名都安排到了对联当中,却又显得不露声色。
第三是“以时令节庆滋养心灵”。十二生肖,传统节日,鼠牛虎兔、“三八”“六一”,全皆入联,而妙趣横生。看虎年“一年辛苦,牛老伯载功载誉离休去;八面威风,虎大佬有声有色振奋来。”看狗岁“雄鸡告老,满怀喜悦下一线;神犬当班,悉意忠诚不二心。”看清明节“杏花雨传信,故人若晓定翘首;槐火风送知,老叟不由也躬腰。”看“六一”儿童节“一拱虹霓,五光十色招人赏;满园花朵,万紫千红向阳开。”
第四是“为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喜怒哀乐恭行礼”。婚嫁生育和哀挽丧吊楹联,原本是“张先生”张初育的拿手好戏,自然是五色斑斓,神韵灵动。
“青鸾对舞林森葱茏,红梅烂漫霞彩缀妆,好一派人间仙境,难怪今宵鸾掀凤盖;鲤鱼双嬉江海澎湃,碧浪激昂鸥声歌放,真万般寰宇神情,必臻他日鱼跃龙门。”(为资兴市青林村男青年娶鲤鱼江女青年撰书婚联)结婚的人名、地名喜气洋洋,结婚的前景振奋人心,真的让人读了意气风发,羡煞了“鸾掀凤盖”的那人和“鲤鱼双嬉”的那对新人,早日生他一对“杨六郎”和“穆桂英”“鱼跃龙门”!
“八八寒暑,历尽雨雪风霜,培桂育兰,竭洒春晖甘露,哪堪此时,千唤不闻,音容顿缈,唯遗贤德懿范;九九回肠,痛极心脾肺腑,缅掬思顾,难干血泪悲流,怎忍他日,百疚空悔,昼暮长怀,未报大爱深恩。”(为炎陵县前县委书记林良才挽母林石妹联)读着这样的挽母联,没有谁能不声泪俱下。这是“张先生”以体己之心写林氏爱母之情,形神兼具,情深义重,难怪年近古稀的良才老书记看了,便连连称好。
张初育的楹联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他的楹联如何切合“联律”的问题,读者诸君可以去细细对照本书后面附录的《师从老先生学对联》等文章,你自己去体会,比我说的更有味道。
是为序。
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