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阳明:锲而不舍追寻红色文化基因
作者: 时间:2019-03-01
关注潇湘悦读网微信 放入收藏夹
阅读:
次
挚友鹏君先生的一部讲述浏阳人长征故事的新作《浏水滔滔》即将付梓,为他欣慰和祝贺。撰写此书的初衷和信念,曾长秋教授在序言中以及在他本人的后记中已作了说明。但我感慨之余,还是想写点什么,不仅此书所传承的伟大长征精神所产生的震撼,也同时为鹏君友的执着精神和魅力所感动。我曾问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说:浏阳是革命老区,又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值得我们去发掘,去整理,得到发扬和传承,使得红军开创的千秋伟业长盛不衰,后继有人。
为了写好这本书,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为感受当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斗争精神,鹏君友曾分三次重走了长征路:在共和国摇篮瑞金叶坪的“一苏大会”旧址谢家祠堂、在红军当年长征的出发地于都河畔、在红军血战湘江的广西兴安县界首渡口、在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遵义会议旧址、在“大渡桥模铁索寒”的泸定桥上、在连鸟兽都绝迹的雪山、草地,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在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的甘肃会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与身影,每到一处革命遗址,他都要仔细踏看、拍照,寻访革命的印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身患糖尿病,拖着年老衰弱的身体,踏遍浏阳十多个乡镇,走访了几十位红军老革命的后代与亲人,搜寻尚存的红色记忆。到新华书店购买了许多有关长征的书籍,无数次地出入省、市图书馆,寻找资料。一次他住院打针,接到一个预约的采访电话,毫不犹豫地拔掉针头,走出医院,直奔十多华里,采访到了第一手资料,高兴之余竟忘了自己是住院的病人。工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积累了几十万字文字资料,搜集到了很多生动悲壮的长征故事,为编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21日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感悟今天,这就是廖鹏君先生执意追寻、矢志不渝要写这本书的初衷。“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的坚定。鹏君友的这种执着精神,就是来自他内心的坚定,他认可了的事,就一定要克服困难去完成。毛主席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感谢鹏君友为我们奉献了一本传承历史、弘扬精神、启迪后代的好书,让我们这一代人牢记历史,传递薪火,让后一代人接力奋斗,开启未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符阳明系《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中南分社编辑)
2018年1月18日
“潇湘悦读网”版权保护声明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