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罗生接受《血色洞庭忆春江》作者胡玉明赠书
近年来,我陆续读到玉明兄的《走读浏阳罗汉》与《走读谭嗣同》等长篇“浏阳”纪实系列,深为他的家国情怀与勤奋精神所感佩。如今,又读到他的长篇新作《血色洞庭忆春江》,其敬佩之情又深了一步。因此,在祝贺之余,不由得要发点议论。
我认为,该书的最大价值,是为我们挖掘和再现了一段不应被忘记的历史和一个不应被忘记的英雄。
就历史而言,作者写的是抗战初期华容等湘北地区日寇的暴行与人民的抵抗等。这段历史,虽然以往也有一些史料记载,但大多较简略,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因而即使是湖南人,我们也知之甚少。而玉明的这部新作,则以翔实史料、具体数据和宽广视野,从整个中国抗战的全局及其历史发展的高度,不但描述了发生在湖南地区的抗战情景,尤其重点“报告”了湘北地区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及其自发反抗等。在日寇的屠杀等暴行方面,作者所统计的数据和所描述的惨状,的确令人震撼——以往,我们只知有“南京大屠杀”等惨案,不知日寇也曾在自己家乡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因而,它不但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民族历史尤其是中国的抗战史,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民族情感与责任担当等。
就英雄而言,以往我们大多只聚焦少数“大”英雄、“名”英雄与“红色”英雄等,而对于千千万万的“小”英雄、无“名”英雄与“草根”英雄等,则显然关注不够。其实,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侵略者是人民赶走的,在保家卫国的历史贡献方面,“小”英雄或“草根”英雄与“大”英雄或“红色”英雄,其价值和意义是一样的:他们同样应该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而玉明新作所写的蔡春江,就是这样一个不应被忘记的“草根”英雄。他虽只是一担任副乡长的小青年,但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时,不顾个人与家庭安危,也不顾汉奸与懦夫的阻挠,毅然组织抗日游击队,与强敌浴血奋战。他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提前买好安葬自己的墓地。结果,就在其战果辉煌、新四军准备收编该游击队时,他却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年仅33岁。我们能说:这样的青年不是英雄?这样的人物不应该铭记?
在形式上,作者发挥自己擅写诗词之长,不时穿插一些诗词(包括自己与他人的)代替评说。一方面,可以看到作者在走读和研究时,非常认真,用心写了大量“札记”,情感诚挚;另一方面,抓住特色和典型,广泛援引有关专家之论与历史资料,从而使内容翔实,形式多样。不过,也有遗憾,作品的诗词显得过多,与内容、风格等不甚和谐,同时,“人”与“史”的关系等也有机融合不够——本应以蔡春江这一英雄为主,抑或史料有限,而以湘北抗战作为背景,由于作者平均使用力量,试图两者兼得,从而使作品有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之嫌。诚然,这只是“锦上添花”之求。
总的看,作为作品的题材意义与价值,首先应充分肯定,而且主要的,应该还是其“雪中送炭”。即在人们对湘北抗战和蔡春江等英雄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作者试图填补其空白,或推进其湘北抗战等地方史研究,下了很大功夫。其中有的作品已在《抗日战争纪念网》《长城抗战网》《贵州政协报》等媒介,被“研究论文资料”和“文史长廊”等专栏连载。中共华容县委党史研究室在《〈血色洞庭忆春江〉审读意见》中明确“由胡玉明先生创作的《血色洞庭忆春江》一书,以华容县抗日志士蔡春江同志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为题材,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抗日情结,可以作为辅助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仅就此而言,作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总之,作者长期坚持纪实文学创作,如今虽年逾花甲,但仍笔耕不辍,其精神与创作,均值得学习与关注!
是为序。
2019年9月3日,初稿
2019年12月9日,改定
(章罗生:湖南大学纪实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等。已出版《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中国报告文学新论》《新时期纪实文学四十年》等专著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文艺报》等发表论文130多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个。曾多次获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与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