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胡诌两句旧体诗的所谓业余作者来说,有时难免会陷入某种尴尬。哥儿们没忘记你,左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催你去救驾,没等你坐稳,便毫不吝啬地在你的名字后面冠以“诗人”的称号。介绍者煞有其事,被介绍者诚惶诚恐,满座“刮目相看”连声“久仰”后,总有热心人士向你讨要“大作”拜读。
瞧着大伙争相劝酒的劲儿,很显然,事实并非如网络所言,“诗人也成了骂人的话”,我是断不敢回敬以“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的。
场面上的话,原本不必当真。问题是,被“久仰”的次数多了,还真有人打电话说“上网搜索了你的诗,读起来有点意思”。惭愧得很,迄今为止,我纵然没写出一句念得顺的句子,也只得作作诗人的样子。
第一次写诗完全出于赌气。父亲颇有些旧学功底,乡下每有红白喜事常被请去作作对联、或是写写祭文。我小时候课堂作文虽说也还不错,经
佳客来中国,雄风唱亚州。
云翻旗影卷,雷动掌声稠。
场上输赢判,心中意气投。
更期圣坛火,长此照寰球。
二十多年后,广州亚运会开幕,诗词报举办“迎亚运”诗歌散文比赛,我的一等奖作品《广州亚运行》就是在这篇的基础上扩展的。
这件事之后,父亲开始有意识地教我些平仄对仗方面的知识。可惜那时已经上初中,虽然有兴致,也只得强行按捺住,因为功课实在太重。我们那时是一门心思跳出农门,而惟一的途径是考分。诗歌,是中考作文在文体上明确规定除外的。
上中专后,因为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讲课的和听课的都不怎么用心。至于应付考试,只须在临考前花几个晚上将老师标出的重点记记就行了。三年时间,谋身技能没学一项,诗倒写了一百多首。后来有几首发表在
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是毕业分配,正好赶上体制改革,企事业单位人员分流,老职工尚且无班可上,新员工刚脆宣布停薪留职。也不是不知道“公平、公正,能者上庸者下”的企改原则最成会成为幌子,但那几年家里为了供我读书已经欠了许多债,父亲又是一个清白方正之人,花钱找门路的话实在说不出口。懵懵懂懂地跑去广东打工,因没什么技能,流浪了一段日子后,先后在液化汽站干过充汽工、花生油厂的榨油工,猪场的饲养员。我不善言辞,加上当地人有些瞧不起外地人,下班后只好躲在宿舍写诗,藉以抒发内心的郁闷与乡愁。如七律《偶感》:
零落栖迟百感哀,问谁青眼识英才?
狂来说剑凌烟阁,老去吹箫避债台。
巫峡几番寻断梦,神州此日掣惊雷。
蛰居一室觑天下,偶有风云入壮怀。
这段时期在《西江日报》副刊和《湖南诗词》上发过一些作品上发过一些作品。
2001年回老家结婚,因为有了女儿,便在乡下安顿下来,以种地和加工蜂窝煤为生。第二年我们村上的信用站出了件经济案子,镇信用社要重新招聘会计,因为我家在地方上人缘不错,镇信用社很自然的找到我,一干就是四年,直到信用系统体制改革。这一时期,有近五十首作品发表在《诗刊》和《中华诗词》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青春诗会”选拔青年诗人,我忝列诸生之首。2006年,《定风波》三首新田园词发表在《中华诗词》第5期,刊物卷首语《雕虫非小计,诗艺贵精研》评曰:“写农村生活场景,历历如画。”尹贤先生撰《真实、活泼的三首新田园词》发在《中华诗词》2007年的第二期加以评论,并在《是改革,还是复古?》、《浅谈白话诗词》等多篇论文中提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二等奖,并先后收入多种当代诗词选集。
村信用站撤掉后,在长沙做了一段时间的文具生意。因为不甘贫贱,也参与炒股,自然难免被套牢,文具店最终关闭,携妇将雏再次南下广东打工。这段时期除了在《中华诗词》和《当代诗词》发表作品外,经常上网搜索些有奖征稿信息,然后拼凑些诗词对联寄出。如《李聚奎将军故里行》、《挽李兆麟将军》、《梅山行》、上述的《广州亚运行》、《观兵乓球赛有感》,加上2003年的《挽岳鄂王》等,先后斩获了十来个等级奖。这类作品看起来气势雄伟、文采飞扬,其实多以大话唬人。还有些作品涉及的地点根本就没去过,当时拼造的时候是这样想的:范仲淹仅凭一张图纸就写下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为什么我就不能这样做?事实证明,上下五千年,只出现过一个范仲淹,不是谁都能学的。
人生的第二次大挫折也发生于这个时候。因为沉迷于个人的小世界里,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少,人便越发孤僻怪异,维持了十年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之后一个人谋食宁波。2012年回长沙,打工之余,学习过小说创作。
我的经历大致如此,失意时多得意少。扪心自问,虽说有社会的原因,恐怕更多的还在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因为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困,所以极端自卑;因为有些小才具,所以极端自负;因为自以为“怀才不遇”,所以极端自怜;凡事缺乏整体规划,处处被动,加上我执过甚,不自量力,又不善与人沟通,所以半生如衣败絮行荆棘中。原本没有改变大环境的能耐,却不思营造小环境,这是我的悲哀。
历年所积,逾五百首,于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者二百余首。集中所录,除部分应征稿外,大致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存真。窃以为,真是美和善的基础,没有真,美是伪美,善是伪善。况周颐曰:“真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王国维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吾作未必佳,但多数还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二是求新,语言试图熔铸白话、口语、方言;内容强调当代性,以写当代人之情感和生活状态为主;手法上借鉴新诗、杂文等新文学技法;声律上亦偶有打破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地方。
作者简介 瞿茂松,1977年出生,湖南安化人。在《诗刊》、《中华诗词》、《当代诗词》、《创作与评论》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首(篇)。诗词作品曾获第二届华夏诗词奖、迎亚运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等,2005年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青春诗会。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