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热点
为结合我省当前文艺创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2015年12月20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中国梦背景下湖南文艺创作研讨会”。会议就湖南文艺创作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湖南文化需求与艺术诉求关系研讨、当今时代主题与艺术价值关系研讨、湖南文艺高峰形成的土壤、气候、条件分析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摘要如下。
要有强大的内心定力
赵炎秋
(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
为什么湖南文艺评论不够繁荣?因为大多数文艺评论都是体制内的人在做,发表文学评论的杂志档次都不高,不能吸引重量级的理论家、评论家参加,他发表评论评不了职称、拿不了奖、当不了博导。很多老师研究理论重要,评论是小儿科。以前很多人说,评论家要高于作家,我不同意,我觉得评论家和作家不是哪个高于哪个,而是角度不同,作家是写好作品,评论家是挖掘形象的内涵、作品的内涵。但现在一些评论家素质有问题,作品没有读懂就夸夸其谈,这是个大问题。评论跟创作一样,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读者群。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艺,应该要有精品。作家要有强大的内心定力,不受外在的影响、金钱的影响、政治的影响。不是说作品不要服务于政治,但是不要服务于政策。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历史的机遇,为什么写解放战争的不能写出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现在我们农村向城市转化,为什么不能写出哈代那样的作品,我觉得:第一,是没有深入地挖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认识,还是偏向于跟各种“风”,作家的内心定力不够。第二,对艺术的追求有问题,真正的作家文艺追求应该是很纯粹的。
重视和加强
湖南网络文学
欧阳友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文新院教授、博导)
这几天湖南的三湘四水,响彻了高昂激烈的文艺之声。湖南省刚刚召开了“湖南文艺繁荣发展”推进会,在中南大学不久前开了一个小说创作研讨会,我想有一种声音我们不要忽略,就是来自网络、来自草根、来自大众的声音。我刚刚参加中国作协成立的全国网络文学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举办全国性的首次政府奖时接纳了网络小说的评审,这表明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把网络文艺作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一支生力军。网络的文艺受众群体广大,已经构成一个产业带,热播的《琅琊榜》、《云中歌》、《芈月传》等影视作品,都来自网络。今后,湖南文学的发展不要忘掉、忽略这一块,应该重视和加强这一块,从边缘挺进中心。湖南本土对网络创作的研究和评论应该发声。
市州县文艺创作
打造“高原”
陈文潭
(株洲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市(州)乃至县域的文艺创作是全省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国家级、省级文艺管理部门应凭借人才优势,着力组织精品生产,尽力打造“高峰”;市(州)及以下的地方,或可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做好文艺普及工作,打造“高原”。因为“高原”是“高峰”的基础与基点,搞好“普及”方能“提高”。株洲上世纪50年代以《山鹰画刊》为阵地的工人漫画很有影响;1980年代以郑玲、聂鑫森、田章夫、罗子英为代表的诗创作崛起于诗坛,数百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至今参加“青年诗会”的诗人就有4位;文化部曾在株洲举办全国歌剧调演,《从前有座山》、《小巷歌星》、《红藤草》誉满京城,获得“歌剧之都”的美称;至今,聂鑫森、万宁、曾海民、张雄文等也来势颇好。限于才力和财力,市(州)乃至县域应着力抓好文艺普及工作,打牢工作基础,争取在若干文艺门类有所突破,而不必“小而全”、一窝蜂。随着创作水准的提高,小地方也能走出大名家,“高原”终能崛起为“高峰”。
突破当前湖南美术的“瓶颈”现状
李蒲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我认为湖南美术当前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瓶颈”现状。就是湖南本土美术处在中等水平。湖南美术要突破瓶颈,与其全部往前赶,还不如在几大绘画艺术门类中,考虑哪个门类有可能率先突破瓶颈,如果还按照以前那种大家一哄而上,可能最后的结局,仍将难以突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我认为,湖南省的工笔画是有可能在几大美术门类中率先突破瓶颈的。
应该淡化“茅盾文学奖”情结
刘起林(湘籍文学评论家、河北大学教授)
我感觉到一点,就是我们湖南的作家,湖南创作长篇小说的人,太想得茅盾文学奖了,我把它叫做“茅盾文学奖”情结。
湖南很多作家老是考虑是不是能得茅盾文学奖。20多年来,我个人觉得与茅盾文学奖比较接近的小说确实也有,这些作品和茅奖获奖作品比较起来,其实质量并不差。我们湖南很多作家老是想得文学奖,我觉得这是在多元化的时代用一元化的思维思考问题。大家都盯着茅盾文学奖,对创作和评论都形成了影响,我们的评论就往往很可能只关注那几个很可能会得奖的作家。很多作品出来,完全按照新的思路写的,大家或许注意不到。作家太想得奖,从正面角度讲,是追求文学高峰,负面角度讲,是想得太直接,想得太狭窄,在创作上患得患失。所以,我们的作家们、评论家们,可以将思路打开一点。
音乐创作如何
发挥优势,冲出误区
尹晓星(省音乐评论委员会会长)
湖南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强项是歌曲创作。我认为必须要尽快冲出某些误区,才能解决客观存在的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湖南曾被誉为“歌剧的绿洲”,近些年歌剧却不多,第五届艺术节31台作品中仅1部歌剧,歌剧音乐创作的误区,在于不是走自己的民族歌剧之路,而是步西洋歌剧的后尘。湖南的器乐创作一直难以上去,至今没有几首真正在全国奏响的作品。全省音乐家要发挥歌曲创作与音乐评论的优势,冲出歌剧音乐、器乐创作的误区奋力前行。
最好的方式是
自己证明给自己看
刘颋(《文艺报》评论部主任)
我感觉,现在大家想拼命地证明自己,我觉得证明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证明给自己看,而不是给别人看,因为我们的文艺评论研究不应该奔着任何一个奖项去,我们应该以文本作为创作和研究的对象和努力的方向。
湖南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影响巨大。要解决焦虑,首先要深入我们的本土文化。湖南作家,我感觉大多都是以写实的经验性的写作为主要路子,怎样突破经验写作和写实,经验写作和个性之间怎么融合,在经验写作中怎样凸现作家的个人情怀,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湖南有非常好的文学资源,比如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反抗、打破建构的精神,到了今天,只成了一种风俗了,这是非常可怕、很遗憾的。
评论家
首先要学会倾听
周由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我们需要定力、理想和情怀。刚才有一个老师说,你要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我们现在很多评论家,这一点很难做到,评论家首先要学会倾听。第二,说真话讲道理。第三,真诚。总书记讲话,是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这个讲话其实是一篇很好的文艺评论文章,对我们目前的文艺情况,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也给了方向性的指示。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代,一个很有机遇的时代。我们的评论家和艺术家保持一份信心,很有必要。
要有大气象、
大情怀、大境界
夏义生(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秘书长)
今天搞评论的、创作的都来了;老中青三代评论家都来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舞蹈、音乐、美术各个文艺门类都来了。“全”的意义就是为了打破局限,就是为了互相撞击,就是使湖南文艺评论界走出自己小小的研究范围,互相通起来。我们迫切需要能够把各个艺术门类整合起来的大家。湖南文艺界包括评论家、作家、艺术家,要有大气象,大情怀,大境界,而不只是为了评奖。我们2016年开会的时候搞个年度报告,再就报告进行评论,评我们的成绩和不足。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文艺生态。我们必须要触网,用网络的方式来解决网络的文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