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苏瑜托我给他新近要出版的小说集《苏瑜中短篇小说选》写个序,承蒙看重,推之无理,于是诚惶诚恐地一篇篇翻阅读起他的小说来。不想这一翻,随着情节的展开,故事的深入,竟深深地被他的创作风格所吸引。
这样说,我已经迷上了这些铺展在我眼前的魂灵。
如果一部作品辞藻的宫殿建造得富丽豪华,而属于作品所蕴藉的精神内涵空洞苍白,很难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的,在日益强调包装的当代社会,精神产品(包括以纸为媒的书籍在内)也随之跟进。我们很清楚地注意到:有的书籍以花哨感性的封面吸引读者的眼球;有的书籍以低级趣味的内容迎合公众的胃口,事实上,后者也是一种包装,只是其显得更加隐秘而已。这是文学的悲哀,但我不以为是宿命,《苏瑜中短篇小说选》向我证明了这点,作者以基层干部的身份洞若观火地审视这个世界,然后乐此不疲地举起思想的铁锄,挖掘属于人类灵魂世界最本真的内核。也许对于作者本人,这种开掘是一种不自觉的开创,但因为这种开创,使小说集《苏瑜中短篇小说选》获得了某些意外的成功——他抛砖引玉式地引导人们关注,研究属于人类精神层面的问题。
《苏瑜中短篇小说选》以其无可辩驳的精神真实统领着它的系列架构,它铺展出的人物魂灵具有坚实的雕塑感,你甚至可以触摸到它具体的叫做“念头”的魂灵细部。瞧!王祥就是这么一个人!有时候,不自觉的,你可能已经替换下他给你编织的那一个故事中的那一个角色,说思想相通也好,说灵魂共鸣也罢,只是实在的,我们看见了,感觉到了那个真实的人。闭上眼睛,能够浮现出他(她)的身影——这,塑造具体可感的人物,从来就是小说的第一追求。
看完他的小说集,我立即联想到《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维特,显然我是从“王祥”身上看见维特的。
作者笔下的“王祥”是属于那种思想早熟的男孩,“他”热烈地追求心目中漂亮的女孩子,不顾一切,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连性命都不顾了。“他”敢于同固有的教育理念作斗争,但又畏惧舆论压力,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与外部的客观环境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身处矛盾斗争漩涡当中的“王祥”因此显得抑郁、彷徨、极端、张狂等等,甚至还表现出强烈的神经质状态,诸如两难选择、沉迷于幻境,胡乱猜测之类精神的游移状态。这些,作者都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因此,“王祥”的内心世界就显得充实而逼真,使人感觉其“浓郁”得你无从抵挡。于是,你的脑海便分明凸出这个概念——问题王祥。
整部作品围绕“问题王祥”逐步展开,包括其家庭成员的特点,其读书求学的遭际,其在爱情路上的幸与不幸等等。最终,你很自然地就将“问题王祥”与“文学王祥”连接起来了,而这,会不会是作者的“险恶用心”呢?
以上是我眼中的《苏瑜中短篇小说选》。
其实我一直反对那种用手一指——这段该怎么写、那节不该怎样写的指点式批评态度。我绝不是说我在用模糊意识去反对那种明朗观念,只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世界呈多样性。见仁见智终归一家之言,孰对孰错却无固定标准。但争论是允许的,也是积极的。即将面世的《苏瑜中短篇小说选》如何直面不同读者不同个性的眼光,那已经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了。其作为精神产品,无论贴上什么标签,属于它的价值,铁定的要陈列在历史的某个橱窗。
《苏瑜中短篇小说选》是苏瑜用他的观念写的小说。
(作者系《九头鸟》杂志主编)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