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盘瓠夜渡黄河斩敌酋首级打退北戎入侵后,高辛帝授权盘瓠主政江南,盘瓠因此位尊南蛮始祖;当盘瓠与高辛公主联姻后,盘瓠部落成为远古帝喾时代特权王族,盘瓠后裔因此一直以王族自居,不肯臣服纳贡,长期成为历代王朝讨伐的“刁民”。在积年的杀戮中,盘瓠部族四处迁徙流离,从武陵五溪地区远徙滇、桂、粤等地,衍化瑶族、畲族族群分支。但仍有坚守故土情结的族群,依然扎根盘瓠故地,这就是湘黔边地的苗族。麻阳苗族是这支坚守族群中最顽强的。
麻阳毗邻公认的盘瓠文化源地泸溪,至少从东汉开始,一直是历代封建王朝征讨与苗族“逐客户,收故地”回攻的反复争夺和文化角力的临界地域。经历频仍战乱蹂躏的麻阳苗族坚守着自己的故土,更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家园。盘瓠庙是麻阳苗族文化家园集散地。在百余里的古辰水锦江河沿岸,有据可查的盘瓠庙有十八处之多,目前保留完整的尚有八处。这些本地称作“祖神殿”、“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的庙宇,都竖起一块“本祭盘瓠大王位”的神碑,坚守遥远的文化理由。虽然庙宇几经摧毁,但盘瓠大王神位却在风雨剥蚀中延续至今。现存庙中古碑最迟也是清光绪年间镌刻,岩寨三座大王庙古碑时间更久。岩寨盘王神碑红砂岩质,小篆体“本祭盘瓠大王位”,落款“善程”,左侧月牙形豁口。“善”、“单”谐音,“善程”即《后汉书》记载与新息侯马援对垒的“相单程”。这块当地人称之为“磨刀岩”的古碑,昔日高居庙宇神龛,乃寨民出征时轮流磨刀祈求祖神保佑的神器,那月牙形豁口就是经年的兵刃打磨痕迹。“民不祀非族”,盘瓠庙形同中华大地家族祠堂。百里方圆如此完整的规模化盘瓠庙建筑体系,用家族式的宗庙虔诚,勾勒麻阳沿袭至今的盘瓠后裔族群聚居图谱。
图腾是族群文化的标识。幸存的麻阳高村镇漫水龙王庙,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古庙照面枋正中“龙犬”浮雕,诠释盘瓠部落狩猎、农耕、生殖等族群文化潜意识。1998年9月日本东京文学博士玲本正荣、民间研究所教授百田弥荣子,在走遍东南亚和中国南方苗族聚居区后,“终于见到了盘瓠图腾”。漫水龙王庙的“龙犬”浮雕,是世界仅存的盘瓠部落徽记。
民俗节会是族群文化的标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因屈原而来。但是与屈原流放地近在咫尺的麻阳,俗称“五月半”的端午节,却没有屈原的影子。沿河村寨唱着祖传龙歌祭祀始祖盘瓠,龙船竞渡只是娱乐点缀;山后的村寨则聚集盘瓠庙设坛祭祀,舞起纸扎狮子,耍柴刀武术套路,飙桌子、钻火圈、越耙齿、上刀山、过火海……俨然一次绝技检阅。
罕见的盘瓠庙建筑体系,仅存的盘瓠图腾徽记,独特的“五月半”习俗,讲述麻阳苗族坚守文化家园的执着,佐证麻阳历史上作为盘瓠部落政治、文化核心腹地的事实——麻阳是盘瓠文化故都。
麻阳盘瓠文化是独特的复合型地域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种流动性意识形态样式,其特质决定其存在的包容性复合型现象。历史地看,盘瓠文化肇源于盘瓠,盘瓠族源乃盘瓠与高辛公主联姻发轫。就如盛唐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后,藏文化随处可见大唐文化影子一样。作为当时中原文化,也就是以后归结为汉民族文化的核心成员,高辛公主的南嫁,盘瓠文化必然打上深深的汉文化烙迹。况且,盘瓠作为南蛮首领,其治下的南蛮族群,包括了目前中国划分的55个少数民族的绝大部分族群,部族文化交融是必然的,盘瓠文化不可能是单一族群文化。当今民族类群中,瑶族、畲族、部分苗族信奉盘瓠始祖,他们的文化可统称为盘瓠文化,而实际上瑶文化、畲文化、苗文化却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文化地理环境造成了同类族群的文化差异。麻阳地处古代苗疆与封建朝廷接壤区域,是苗民与朝廷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也是多种文化反复冲撞的临界点,苗汉、苗蒙、苗满文化长期交融沉积,至今仍处在西部和北部苗文化圈、南部侗文化圈、东部汉文化圈的交集区间,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的文化碰撞,造就麻阳苗族盘瓠文化既有别于本民族苗族文化、又差异于同类群盘瓠文化的多元文化因子杂糅的复合型特征。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麻阳盘瓠文化就是单一的苗族文化。还有人以为“麻阳是盘瓠文化发祥地”,甚至简单地把盘瓠等同于狗,说盘瓠后裔是“狗的后代”、盘瓠文化是“狗文化”诸如此类奇谈怪论。之所以出现此类谬误流传,是因为麻阳盘瓠文化一直没有一个准确定位,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规范。本书从麻阳地域文化元素入手,参考大量相关史志、典籍记载和前人先辈既有研究成果,解剖现有文化现象,追溯深层文化根源,探究麻阳盘瓠文化内在构成和固有特质,试图建构麻阳盘瓠文化理论体系,从而破解简单、武断、怪诞的文化认识迷局,也为盘瓠文化研究的后来者,提供些许微不足道的借鉴。
是为序。
2014年3月12日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