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凤是我的母校——山东省诸城一中的校友。一九五四年秋,我们同时跨进诸城一中的校门。由于同级而不同班,所以并不相识。后来,我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守海疆二十一年,一九七八年转业到杭州定居;一九六零年她高中毕业后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总参某部一干就是二十七年,一九八七年转业到长沙定居。虽属同级校友却远隔天涯,近六十年无缘相见。直到今年七月,在校友、著名小说家、翻译家、辞赋大家王金铃先生的推荐下,我们才有缘邮件往来建立了联系,她特将精心打造的处女作《筚路心语》发给我欣赏。我以先读为快的心情进行了浏览,并写出如下的读后感—
—
赵维凤女士的《筚路心语》,是一部以数十篇抒情散文联缀而成的个人传记作品。全书共分五个篇章:古城小巷、军旗下的岁月、叶吻潇湘、银发晚晴、思念无止境。青少年时代的她品学兼优,因而被保送军队院校,大学毕业后,步入解放军总参某部——担负着特殊使命的军事机关从戎二十七年。百万大裁军,她脱下军装,加入企业管理人员的行列。在社会角色的不断变化中,她始终坚守担当、诚信、奉献、拼搏的做人风格。正如她在本书中所述:“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革,程度不同地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所经历的事物,组成了人生。而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对所经历的事物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美丽的人生,就是透过世事的尘埃而熠熠发光,在岁月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命运不可违抗,但我们可以选择接受的方式和态度。”她的人生故事平凡而精彩,充满正能量。
《筚路心语》是赵维凤女士的处女作,洋洋洒洒十多万言里,蕴藏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她的文笔自然流畅,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比如她在《魅力诸城》一文中对家乡的描写:“诸城历史上又称‘密州’,它是镶嵌在山东半岛南部的一颗钻石,小小的县级市,居住着一百多万的人口,城市不大,却有着悠久历史。诸城是舜帝故里,四千年前,贤明的舜帝以‘仁爱之心’和‘孝道’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四千年过去了,许多帝王将相已被历史遗忘,但舜帝开创的文明历史,却穿越时空,熠熠发光。”区区百多字,盛赞了诸城四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姥姥门前那个湾》一文中,她对沧湾的描写颇具感染力:“我从小就和‘沧湾’结下了不解之缘,青青绿绿的‘沧湾’,没有‘西湖’那优雅靓丽的风姿,也没有‘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气势,瘦小的‘沧湾’犹如一个朴实的村姑,不施粉黛,没有珠光宝气。水草是她美丽的衣裳,湾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编织成她头上的花环,那摇曳的柳枝,犹如她的长发,轻轻抚摸着淡绿漪澜的水面,显示出她的清纯和妩媚。我喜欢她的清新、自然,更爱她的朴实、静谧,天天陪伴在她身边。清晨陪她看日出,傍晚陪她看夕阳,夜晚她与月亮约会,我会在水中寻找嫦娥姐姐”笔调委婉、细腻,生动、形象,可见她的文字功底非同一般。
读赵维凤的《筚路心语》,犹如在重温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一世纪初的那段历史。作者有意引用“筚路”,说明她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有鲜花也有荊棘,有幸福也有苦难,她说:“对往事的追忆既美丽又忧伤,有时候想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愤的曲折,在后来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所以在全书的字里行间里,我找不到怨语,只有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的感恩,作者笔下的世界,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是生命体验后的文字结晶,以一个平凡人的侧影见证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筚路心语》一书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与史同在的史料价值,它是见证过往岁月的活化石。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卷,倾听作者的心语吧!
2015年7月26日杭洲
(董培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名诗人、作家)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