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直面孕育生命的大地与正视灵魂同为重要。贴近艺术的本源及对自然生命的再认识,已成为新诗的一个必然走向。无论长在乡村,还是生在城市,精神与文化家园的复归,对众多的诗者而言,显得那么需要且迫切。
话题回到并不遥远的昨天。在湘南衡州,每年都可以仰望到北雁南飞的情景,间或听到大雁的啾啾之声,这些淳朴、憨厚的鸟好比一粒粒种子,注定要降落在湘南的土地上,那“人”字形雁阵则喻示着一种回归精神。而今天的这座城市,大雁早已定格为公园前的雕塑,唯有生于斯长于斯的诗者仍在吟唱,仍在以大雁的姿势鸟瞰故乡,作着最淳朴最生动的素描。衡阳县的雁鸣,正如他的名字,是这雁阵中一位年轻的歌手。
走进雁鸣的抒情世界,一股清新、厚重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种对于土地的热忱和亲切,超越了所有有形或无形的夸饰。“农历六月初三/大暑前的一个黎明/广袤的蒸水河流域/一场大水覆盖我的故乡/在湘南 在丘陵起伏的一隅/这儿被称作西渡/西渡以西/水 就在故乡的上空倾泻下来/倾泻下来了,故乡……”《大水》透过故乡的轮廓,作者白描之笔流畅自如,湘南-西渡-蒸水,眼前活生生的家乡,被无情的水占据。“倾泻下来了,故乡”,轻声的呼喊变得深沉凝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阐释,这便是祖祖辈辈养育故乡的水!“大水在房前屋后/大水在瓦上 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头顶和脚下 纷纷集结/吞没手指及手指可以触及的地方……”故乡的水,水的故乡,面对汪洋中的村庄,沉滞的心情唯用平静的语言来表达,然而“是谁 逆水而来/是谁拯救我的亲人/磨船成斧/挥臂如桨”大水中的乡情,幻变成衔着绿叶跃出水面的白鸽,成为家园舞台上最亮丽的一幕,生命的追溯与家园的渴求,制成战胜大水的船和桨。“大水过后/我看见我的亲人/我的善良的亲人呵/拾起匍匐的稻子/灌出泥沙/顺着炊烟和牛羊的方向/重回家园”目送衣衫褴褛乡亲的远去,站在一个高度俯视乡村的作者感怀不已,牧歌式的回归,终究被一脉相承的土地所接纳所融合。
雁鸣的笔,善于捕捉一个个细小的画面,醇厚而浓酽的乡情跃然纸上,显得十分的生动。“女孩,趟过小河/沿着田垄走/你宽大的书包/与风中的庄稼/一齐飘舞。”画卷之外,作者轻快活泼的目光,与乡亲一同追随着乡村的希望。“一月春暖,二月花开/我总是看着身穿嫁妆的人/眼含热泪从门前走过。”《兄弟 姐妹》“八月/我的乡亲和我的乡情/被老屋墙边拴牛的木桩/拴得紧紧。”《八月》坐在土屋门前,爱情噙着热泪款款而过,这亘古不变的风俗,成为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回忆,而赤裸的乡情早已被搓成绳索,牢牢地套在故乡的木桩上了。
“在高楼大厦的丛林间摩擦并且/深入其中/关在水泥笼子里/注视自己的翎羽渐渐苍白/用弱不禁风的样子等待飞翔。”《选择回归的道路》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返回乡村,作者体验着广泛而细腻的生活。想象的家园与现实的家园相依,单纯的重返家园逐步上升到文化与精神的复归,声声不息的唢呐之声无论响在何方都将渗透到故园的每一寸泥土中。
许多年来,苦苦寻觅的雁鸣始终坚持诗歌的乡土精神,用质朴厚重的语言作笔,在精神与文化乡园这片广阔的土壤之上,耕耘出一朵朵小花,谐合着一个诗者普普通通至真至爱的情感追求。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