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向导到沿溪乡朱家园村老屋场、烂泥湾村楼木坪、中都乡高坪村有花瑶山寨。
据同治《溆浦县志》载: 溆浦县南分布有十大瑶峒,其瑶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溆浦花瑶人,他们多是依山而居,斩木诛茅取避风雨,间有瓦屋,无窗牖墙垣,内设大榻(即床),高四五尺,左右各一,中置火炉,平时坐卧其上,男女无别。种植多以开垦梯田为主,因居住地方山高有水源,灌溉无愁,同时也种植麦、豆、包谷之类。刀耕火种,渔猎而辅。婚嫁听从媒妁,可郎舅结婚,下聘金,谓之“押礼”,如舅家无子,以女字他姓。女子出嫁,犹居母家岁余,及生育后,于农历腊月二十五、六日归夫家,请瑶巫祝祭祖先。此地瑶人死无庆吊,人死仍以棺殓,不用鼓乐,不穿凶服(孝服),祭以酒肉,肉不用盐。瑶巫谓之“招亡”,焚褚既葬,坟树忌剪伐,不祭祀。清代以来,虽祭祀,然不登墓,必远距里许,或隔溪山而祭,畏鬼故也。
雪峰山境内瑶族较多,其民族多居住在县南深山老林之中,他们自称是盘瓠与辛女之后。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凡交易不立卷,以圆木斜削两头中分之,曰:“木口”,各藏一半以为信。有事投人,亦用木口声明,有事一以木口传闻诸山峒,急者束炭及鸡翎月于上,示迅速。
花瑶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古寨里的姑娘分外爱美。她们着装艳丽,头上是用色彩艳丽的彩带一圈一圈盘绕起来,形如倒扣式斗笠形的帽子,帽子很有特色,听说盘成这种帽子,要具备有熟练的技巧,才能把数十米长的彩带盘成帽子。听说一位熟练的花瑶妇女,盘成一顶帽子,至少也要花掉一早晨时间。她们的服装,更是艳丽多彩,每件服装,都镶了红布花边,缀了红布扣岱蓝色长衫新奇的撩起,再配条前艳后素的挑花围裙,腰间分层有序的缠上几十圈,由五颜六色布料拼接而成的筒腰带,小腿在扎上带有花边的绑腿,全身上下色彩火辣抢眼,于是人们便誉其为“花瑶”了。
天空碧蓝如洗,在泼墨的山水画里找寻那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路边的田野里,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一层层的梯田像金灿灿波涛,风声稻浪,恰是一曲动人的乐章,大家忍不住被眼前满垄金黄色的稻谷美景所震撼,摄影家们拿出长枪短炮拍摄出稻谷飘香的九月。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了朱家园村老屋场,半山腰上一群衣着艳丽,头上带着圆形倒斗笠的帽子上缠绕着五彩丝带,垂于脑后的花瑶姑娘,热情似火就像赶苗过节一样,盛装出山迎接山外的贵客,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和他们合影。
走下来山路边的木屋里坐着一位八十四岁的老奶奶,她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在土布上挑花,四周挑出花团锦簇的精美图案,藤蔓花上竟然挑出八头大猪和四头小猪崽,充满了瑶家诙谐的生活情趣,邻家也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大爷他们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在家的附近种着丝瓜、扁豆、南瓜、辣椒方便采摘。他们的儿女、孙儿孙女们都奔向山外打工去了,在大山中围得住村庄,却围不住年轻人的心里,他们奔出大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层层梯田,山中的木屋也牵不住他们的心,只有每逢过年的时候家人才能团聚。
下一站我们到了沿溪乡烂泥湾村楼木坪,这里可以找寻千百年的青石铺就的古栈道,传说是在明清时期溆浦去邵阳方向的官道,过去的商人用骡马驼货物天长日久在青石板上踏出的深深的痕迹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找寻石灰抹的土墙,盖着灰瓦的屋檐。记忆里的灰白缓缓地在一群花瑶人的身上找寻着淳朴善良民风所感动,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杵着拐杖颤颤巍巍站在屋前,充满笑容的脸上就像一朵绽开的菊花,连斑驳在老墙根上的那一丛丛的鲜苔也在心里鲜活起来。那些旧时光里的人们,原来都是那么善良温顺!把她扶起来坐在屋前的青石上,身边围着一群花瑶姑娘们总是害羞的笑着,她们着盛装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的花瑶人世世代代守候着古村一草一木,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青石板路,从青春到美好的岁月,一直栖息陪伴在山中的木板屋里,看满目青山,直到老去......
即将黄昏,我们抄近路准备去印坪住宿,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钟头的路程,却花了两个多小时,那山路就是一条被水道冲刷出来的溪流河场,坑坑洼洼布满了大大小小河卵石,车子只能在石头和坑洼中颠簸而下,真正的艰难险阻是五台车中有两台车底板矮,老是在路中卡壳,为了减轻底板压力,车上的人只有下来走路,这里根本不是一条行走的路,偶尔还会有一条小溪流横在前面,要不就是一大块石头堵在路上,我们一面走,一面搬开路上大的石块,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在开坏一台车为代价后终于到达了目的。
第二天,我们直奔中都乡的高坪村,高坪位于溆浦、新化、隆回三县搭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全村558人,其中瑶族和苗族占全村人口百分之六十五,汉族人口占百分之三十五。
在这山高密林中的高坪村,也许是没有近亲的缘故,这里的姑娘生的漂亮清秀,男人长得英俊潇洒,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情歌,有奇特的花瑶婚俗,更是别具一格,“对歌定情”是这个民族的古老习俗。花瑶以一姓为一寨或一峒,而在寨与寨或峒之间,群山阻隔,因而异姓青年男女相见或相识非常困难,在花瑶中曾流传:“喊得应,走一天”的说法,意思就是两个人站在相对的山头,能看得见对方,喊得应,但由于山高谷深,要走到一起,需一整天的时间。在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下,青年男女们为了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常常在日常生活中以山歌为媒,传递感情,他们无处不歌,无时不歌。即使在从事艰苦的劳动时,仍然歌声不断,他们一边唱,一边寻觅,一旦发现意中人,立即以歌相答,这样两颗心被歌声越拉越近,终于融在了一起。花瑶这种以歌定情的恋爱方式,既浪漫,又实在,既自由,又严肃,这是一种完全自由状态下的婚恋观,不受门第金钱的羁绊,与封建时代汉民族的包办婚姻相比,更具有现代爱情意识。而以歌定情,至今仍是花瑶青年男女求偶的最主要方式。
我们在高坪村看到了只有在电视里见到的场景,一群花瑶男人爬在树上,对着心仪的姑娘唱情歌,花瑶姑娘们比较腼腆站在大石上害羞的听着情歌,只有个把胆大的对接着唱,在我们的鼓励下,花瑶姑娘终于放开来嗓子唱着“十八哥长得乖,唱得妹妹心花开”......花瑶情歌,情真意切,风韵天成,质朴中见神奇,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高坪村的花瑶挑花也具有精湛的水平,小媳妇们总是围成一堆在风景秀美的石头上、古树下挑花,图案题材丰富,主要有四类,一类是生活中常见的她们看到什么就挑什么,不需要描草图;二类是对生活充满向往与追求;三类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类是名族信仰、神话故事。上到七十多的老妈妈,下到七八岁的小女孩,挑花工具是普通针和白线,五彩丝或五彩毛线,载体是青色土织布。主要技法是:“青纱”法,也叫数针法。老人们挑红布花边,姑娘们喜欢挑前艳后素的花筒裙,茶饭余后就比较谁的手艺好,构图漂亮;听老人们谈起花瑶挑花都是老一辈的人言传身教,从七八岁就开始挑花了,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用语言来表达。据说,花瑶头上的大包头象征着日、月、星辰,大的是金光灿灿的太阳,中间头带的地方是月亮,头的周围的饰物是星辰。裙子两头,用红、黄、兰、绿毛线绣有6对红色,12对黄色粗横条纹分别代表着黄河、长江,里面各种小图案分别代表波涛、山川、田园、城市等。花瑶裙上的挑花以写实为主,每个时期的图案都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每一条花裙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深山的花瑶人家,每户都有竹织的大晒垫每逢包谷熟了,收割稻谷的季节,在斜檐翘角木板屋前的地场坪里,铺上晒垫用来晒包谷和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这耀眼的光芒,那一格一格的金色衬托着美丽的花瑶姑娘穿着艳丽的服装用谷耙,一格一格的描绘着一幅乡村图画。在青山绿水中不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大山深处里是那么清静,素美,那重重山,重重岭都是有灵魂的,它能吸天地之灵气,养育着这个古老的花瑶民族;人生中,没有天长地久,也没有万古不变的沧海桑田,而唯一陪伴到老的只有那一座座山,一川川水,一层层梯田,一代又一代守候他们那一片纯净的蓝天。
作者简介
(作者向芳瑾: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