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南蛮说人话
易先根
乍一看这个题目,人们不禁会疑惑起来,难道除了南蛮之外,天底下多如牛毛的诗人都不说人话吗,他们不说人话,又说什么话呢?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说,只好由当今的许多诗人写下的许多诗歌作品来回答。当今一些大刊、名刊,以及各级大大小小的报刊都发表了不少的诗歌作品,其数量大得惊人,可谓恒河沙数。但读它们的人,读后均摇头叹息,大为失望。因为读不懂,不知诗人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有人不无揶揄地说:“高山打鼓,不懂不懂!”诗人们费了那么大劲,写出那么多诗,却让人读不懂,这是什么用意?诗人们的回答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们说,诗是含蓄的语言,朦胧的艺术,隐蔽得越深,艺术性就越高,如此 ,才能显示诗的高雅,如果写出的诗不朦胧不含蓄,那就失去了写诗的意义,不如莫写还好些。如此说来,诗人们真是煞费苦心,别有寄怀了。
其实,关于诗歌的写作,我们的古人早有说辞:诗言志。又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这简洁明快的定义出发,诗人写诗就是发言,就是表白自己的心志,即思想感情,亦即对社会生活与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以期引起共鸣。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诗人们硬要把诗写得让大家读不懂,这是他们的事,我们管不着,姑且别论。
倒是有一个叫南蛮的诗人,他却公然宣称:让诗歌大白于天下。他不仅如此宣言,而且身体力行,近年来井喷式地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水》,这可是大部头著作,收集了他近年创作的近千首诗,而且质量上乘,深受读者喜爱,这《水》集一出,不少读者给他戴上高高的桂冠,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博得了众人的喝彩!
南蛮,本名李鼎荣,是一位公务员,更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他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诗歌。他在提笔写诗时,他想到了中国作为泱泱诗歌大国的优良传统,想到了几千年来涌现的众多优秀诗人。这个传统养育的诗人都是牢记为大众而歌,为人民抒情,也就是还诗于民,正如白居易所提出的“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此,白居易常将自己的作品读给老太婆听,如果老太婆听不懂,便将其毁掉,只有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的作品才予以留存,可见好诗必须让大家看得明白读得懂。也说是说诗要写得明白畅晓,才可被社会接受,并为大众服务。
纵观文学史,古今中外,凡好诗都是大白话,大实话,绝不装腔作势,绝不扭捏作态,更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我们的古人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究通俗易懂,务求“词达而已矣”。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回答“诗是什么”时说“两手相挽,四眸相视,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心的记录。”法国福楼拜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和寻常市民一样过生活,和半神人一样用心思。”这个理想若用于诗歌,不失为诗的一种至高境界的追求。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诗是朴素的。”这是高尔基记录下来的话,可见他也是同意这一观点的。美国惠特曼指出诗是艺术中的艺术,他说:“艺术的艺术,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中国宋代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这些见解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内在依据的。他们着眼处都在平凡中见出不平凡,不平凡以平凡的外貌表现出来。这样的追求不应仅仅看作是风格上的独标异格,更应看作是符合诗艺规律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无不遵循这一规律。以中国为例,从《诗经》到清诗,出现的好诗不知其数,它们好就好在大白话大实话这两点上。
《诗经》开宗明义的第一首即是《关雎》之爱情咏叹调:
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此中深情厚意与心灵感应无须另作解读,即可到达彼岸,观赏异样风景,获得极大的心理情感满足。也就无须添油加醋,再作风雨了。这是妇孺小孩皆懂的好诗,明白如话,几千年来,一直活在大家的嘴上,记在众人的心里。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头颅一举一低,眼前一望一思,那浓浓的乡愁便涌了上来,激起满腔的思念。“月是故乡明”,一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如洪波涌起,泛溢全身每一根血管,那当然是热血沸腾了。还有什么力量能比得这首诗的深情厚意?但它没有用任何手段来刻意制作,而是用白描手法如实表达了这番情思。
再看王之涣的《登颧雀楼》吧: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全诗平实质朴,明白如话。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心中之念,这“景”与“念”之间别无添加或捉弄,直截了当奔上主题境界,完成诗的创作任务。真是痛快淋漓,风月无边,好诗,好诗!
南蛮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始终坚持为民立言,为民请命,为民写诗,和广大的老百姓同心共气,不讲假话,只讲地地道道的老百姓的人话,为此博得了大家的热情点赞。
李师师的臀部
是宋朝的沙发
周敦颐的哲学
是宋朝的山峰
沙发早已腐朽
山峰依然挺立
再美丽的身体
也有消亡的时候
唯有瑰丽的思想
万古长存
这是南蛮创作的一首题名《周敦颐》的诗。诗的内容盛赞了周敦颐的哲学,那是挺立在宇宙间的一座山峰,高与天齐。这么深邃而博大的课题被南蛮深入浅出,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唯有瑰丽的思想万古长存。”周敦颐这位历史古人也就升华到了天上,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十分庄严的,最先是献给神灵的。在远古社会祭祀中,人们往往是通过诗向神灵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诗”的造字便显示了这重意思,它以言依寺,表示自己是庙堂之歌,是献给神灵的高雅与圣洁,绝非等闲之物。因此,诗必须合符信、达、雅这三个条件,才能称得上好诗,才能配得神灵的接纳,否则就是对神灵的亵渎和玷污,那是万万不可的。南蛮在创作中是恪守这一规戒的。他从不轻举妄动,也不滥竽充数,一定严肃认真,写出对得住天理良心和神灵的好诗。他的诗歌宣言便是从根本上履行了诗歌创作的天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兑现和人格的完善。因此,他的诗具备了信、达、雅的三重品格,无疑是好诗。
再读读他的《水》诗吧:
我的父亲老了
他年轻时为庄稼与禾苗
浇了几万桶水
那些水并没有消失
它们变成了地下水
变成了山之泉
江之源
河之波
云中雨
海之浪
我的父亲老了
他年轻时浇的水
依然鲜活
水是位出色的魔术师,变幻无常,花样百出,演绎大自然许许多多威武雄壮的活剧,晓喻人生命运的千变万化,阴虚有数,却又灵妙多姿,造成宇宙宏观与微观的起落沉浮。诗人的诗情哲理全是通过老父手中摆弄的水,还原生命的活力:“依然鲜活”。这四个字支起了“天人合一”的大舞台,台上钧天雅奏,台下心灵交响,引动强烈的共鸣。
南蛮在写父亲之后,接着又写下了《母亲》一诗。这首诗用大白话与大实话(科学原理)作了对接,完成了诗情与诗理的相互酿造,产出了诗美的好酒:
我的母亲
端着一碗水
在老屋里进进出出
我的母亲不懂得儒家文化
也不懂得物理学
但我的母亲懂得
把一碗水端平
此诗朴实无华,像真理一般不加任何修饰,却是朴素而不单调,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其间的含金量是十分丰厚的。让你去开掘,多深多浅,各有层次,每一层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珍宝。这便是言少意多,言近旨远,言尽而意未穷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诗是形象的,精粹的语言。在南蛮的诗作中几乎俯拾即是,而且总是出其不意,令人耳目一新,那种艺术的联想力,形象的塑造手段仿佛天外来客,令人拍案叫绝。例如他写作曲家唐孟冲喝酒:
杯中酒波浪起伏
所有的酒杯都是音符
你把梅湾路的斑马线当成了曲谱
诗人看似毫没费力,信手拈来,但却是灵慧的花朵,没有很高的天赋才情,想都别想。南蛮的诗歌作品几乎每首都有这种“妙手偶得”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人最可贵的才华,也是最可爱的艺术气质。这是作为诗人的最能出奇、闪光的品质,没有这种品质是产不出珍珠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诗品出于人品吧。
应该说,美是无须雕饰的,淡扫蛾眉,反衬出天生丽质。待诗的形象已经充实独立之时,纵然是家常话,或者大白话,或者大实话,也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力量,甚至引起轰动效应。南蛮的诗中充满了这种力量,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火山爆发!
大白话、大实话的诗好像是质胜于文,不够文采,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这类诗表现了特出的淡雅和清空。淡极始知花更艳,艺术的辩证法往往会纠正世俗的偏见。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