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多读 才知其味
作者:何先培 时间:2016-05-10
关注潇湘悦读网微信 放入收藏夹
阅读:
次
只有多读 才知其味
何先培
微信这个神奇的东西来到人间,瞬间吸引亿万人的眼球,摄走亿万人的魂魄,如今汽车上、火车上、候车室、会议厅、办公室、自家里,处处出现“低头族”,他(她)们都在目不转晴地盯着手机,甚至废寝忘食,真是魂可丢,命可舍,手机绝对不离手。这样一来,读书看报的人不多了,报刊堆在办公室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就当废纸卖掉。一次,我去一家领导机关办公室找一份报纸,办公室有三个女子,一女子听我说是来找一份报纸看,就惊讶地说:“现在还有人喜欢看报,真少见!”确实,自从有了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后,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全民读书学习,可“低头族”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为大家喜爱快餐式阅读,粹片式阅读,心沉不下来。读书一定要坐得住,沉下心,安静悦读,心不在焉,蜻蜓点水,急功近利,都是读不好书的。
如何激发“低头族”的读书兴趣呢?一是要大力倡导全民读书,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二是出版部门要多出好书佳作,不出粗糙低劣的书刊,使读者读了一本好书后欲罢不能,还想再读一本,慢慢就养成了读书习惯,把“低头族”陆续吸引过来,壮大读书队伍;三是要提高文化人的待遇,给知识分子以尊严,使他们活得体面,这也可以促进群众去读书。如果文化人无钱无地位,穷兮兮的,谁还愿意读书呢!
如何读好书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列宁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我在读书中也有这样的体会,初读一本书,尤其是经典著作,往往只晓得一些情节,对书中深刻的道理和涵意弄不明白,犹如雾里看花。如果多读几遍,经过分析和综合,也能抓住重点,书中的道理也明白多了。我非常喜欢读范仲俺的《岳阳楼记》,几十年来,我读《岳阳楼记》也有数十遍了,我越读越觉得,不读《岳阳楼记》,就不知道什么叫忧国忧民。在书海、文海精品中,《岳阳楼记》是人人都要读的美文。反复诵读《岳阳楼记》,就明白如何对待悲喜,如何对待忧乐,人生就是要有大海的胸怀,天空的广阔,遇进不喜,遇退不悲,先于人忧,后于人乐,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官?
读书,就是要有“读百遍”的精神,一遍读不懂,再读二、三遍,甚至十遍、百遍,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如果一碰到“拦路虎”就打退堂鼓,是读不好书的。对一篇好文章,长期坚持阅读,直到读百遍也许有人相信,可对一本书坚持读一百遍,很多人不相信,有没有读百遍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有!毛泽东反复阅读《红楼梦》,他读《资治通鉴》达17遍,他说过读《共产党宣言》至少100遍。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喜欢反复读书,反复揣摩,不到心领神会决不罢休。他晚年回忆说:“真正引起我兴趣,百读不厌的倒是《儒林外史》,先先后后,一本正经地总共读了一百多遍。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读了七十多遍,《水浒传》呢,我只看了二十多遍。《三国演义》我只读了三十遍。”曹先生说得谦虚,可足以使我辈瞠目结舌,顿生汗颜。
我们有时碰到这种情况,当谈到某书时,有的人就说:“读过了。”读过了就不要再读了吗?经典著作里的每句话,甚至某个字,都含义深刻,要反复研读,反复思考,才得真谛。切不要一书到手,浏览一遍,不求胜解,时间一久,当作废纸。也不要有功利主义,对有用的书或能帮助自己的书,用过了就束之高阁,沉睡多年,这是对书的不恭,也是对文化的不敬。
作者介绍
何先培,湖南溆浦人,当过农民,当过教师,当过军人。197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曾任溆浦县首届作家协会主席,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湖南曰报》《新湘评论》等报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随,笔70多篇,获得《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大地》《中国电视报》等报刊散文,报告文学奖,十多篇作品被国内报刊转载,连载,现任《武陵文化》副主编。
作者与电视剧《向警予》编剧舒新宇在一起。
作者与各大文豪在一起
“潇湘悦读网”版权保护声明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