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读书会」是启蒙运动后期形成的社团组织,与当时的教育联合会、共济社、启蒙秘密会社一样,都是具备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依据德国当代法兰克福学派大师哈伯玛斯在其巨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的论述,「读书会」是以阅读为中介,交谈为核心,进行理性批判的公共领域。成员都是自愿而来,彼此平等交往、自由讨论。
十八世纪末的德国,社会中主要的读者群是由学者、城市居民所构成。他们阅读范围除了一些经典之作外,大部分的兴趣集中在当时最新的出版物。而随着这样一个阅读公众的产生,也形成一种相对密切的公共沟通网络。由于读者数量急剧增加,书籍、杂志和报纸的产量也相对提升,作家、出版社和书店的数量与日俱增,借书店、阅读室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作为德国当时新阅读文化社会枢纽的「读书会」也在此时建立起来。
「读书会」所强调的是它的「公共性」,因而与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从语言学的考察,十八世纪,德语名词offentlichkeit是从较早的形容词offentlich演变而来,跟法文的publicite和英文的publicity大意相同,其中的奥妙在以对谈(lexis)为基础。对古希腊人来说,公共领域是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公民之间相互进行对话,尽情将事物表达,并使之形象化;透过平等开放的争论,才能展现真理——这就是希腊人所谓名誉的永恒性。
法国十七世纪里,和读书会功能类似的公共领域就是沙龙、咖啡屋,这里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接受者、消费者和批评者的读者、观众和听众聚集的场所。大革命之前,原本是以文学和艺术批评为主,受到大革命的冲击,慢慢趋向政治化,也因此形成文化的公共领域和政治的公共领域。参加的人主要是一些市民阶级出身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失去政治影响力的资产阶级。
不过当时的读书会、沙龙、咖啡屋等公共领域,虽然标榜的是激进的民主,但由于一般市民阶级、女性,由于教育和知识背景因素,并未具备观点论述的「语用能力」,因此只能说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罢了。
“潇湘悦读网”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及其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
权利人及利益系人认为本网站转载或转帖的文章、图片、软件或者其他作品、制品有不当时,请及时告知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本网站将会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著作权及相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