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微信朋友圈及QQ群疯传一本名为《暗香初袭人》的散文书,点燃了“80后”群体的怀旧潮。此书系湘籍“80后”作家余春晖的第一本散文集,近期由北京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淘宝、微店等国内电商平台公开发售。
与“80后”主流作家创作的“青春”题材作品不同,在《暗香初袭人》中,作者以“80后”而立之年后的视角,重新审视亲情、友情与爱情曾给予过的滋养与关怀,并用独特的怀旧情绪回忆了“80后”们三十年来的各种生存状态,文风质朴,褪尽青涩,尽显成熟,被誉为“八十年代人的精神传记”。
“ABCD”四段恋情,全景展示“80后”的青春往事
在散文集《暗香初袭人》中,而立之年的余春晖,用细腻且动情的笔触,首次披露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四段情感往事。其中《暗香初袭人》写的是中学时代朦胧的早恋,《破碎的温柔》写大学时代的情感纠葛,《我的那座香草山》类似当年风靡大陆的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而《双城记》写的却是朴实无华、最后走进婚姻殿堂的婚恋故事。从早恋到校园爱情,再到网恋,最后到婚恋,几乎涵盖了整个80年代人所能经历过的全部爱情形态,令读者大开眼界。
正如湖南某作家阅读该书后在朋友圈中所说,“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余春晖的这四篇情感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人性的温情,充满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这四则故事看似平淡,但在朴实的叙事背后,却揭示了很多人生情感的真谛。他似乎试图向我们诠释为什么要爱?为什么“我们”尝到爱的甜蜜后,还有那么多的叹息和苦痛?为什么几番苦痛挣扎,年轻的心还能继续奋起,青春逐梦?无论是青春期的冲动,还是遭受情感背叛与挫折,而立之年归于平淡后,作者体验到了人性的某种温情。这种温情如牛奶般纯净,阳光般明媚,香草般清丽。这些恰好触动了“80后”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神经。
据作者介绍,在出版之前其曾有过犹豫,因为感情话题过于隐私与敏感,尽管文中隐去了女主人公们的真实名姓,然而其披露的真实故事却很可能引发轩辕大波。“这些篇章虽然较为小众化,但四类情感形态中流露出来真情,却写出了整个80年代人青春心态,很有代表性。”最后,作者还是选择了出版,目的是为了还原80后一代人的情感历程,抓住青春的“尾巴”,留下青春激情的痕迹。
为“80后”立言,写出一代人的酸甜苦辣
在散文集《暗香初袭人》中,余春晖还用浓墨重彩的大量篇章,回忆了自己10年来从乡村走进城市、成家立业的往事,真实还原了“80后”这代人,特别是生于农村的80后群体,在苦情世俗中白手起家的生活历练与人生感悟。这种原生态的篇章中,有很多80后同龄人们的身影,因为广受读者关注。
余春晖1980年出生于湘西北农村。作为农家子弟,他通过经历高考的“蝶变”混入城市,然后通过艰难打拼,跻身上市金融机构中层。在旁人看来,他身上不乏那一代人的普遍特质,有了些许成功,打上励志的烙印。然而,苦难草根的生活阅历,使得他依然将定位为“进城民工”,他的敏感,他的憧憬,来自底层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更是受到“80后”群体性的广泛共鸣。
如在《生于八十年代》中,他将80后与60后、70后作了深入对比,并真实还原了“80”后们苦逼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相比前辈,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大潮下80后们,他们是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不幸运的一代。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与这个社会一样贫乏,“80后”群体特别是草根“80们”,为社会的变革承担了太多无奈:如大学扩招、教育“商业化”、毕业即失业、高房价、拼爹、房奴等等。而立之年的大多数“80后”们,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北漂,或者南漂,在各种流水线上,披星戴月,消耗着廉价的青春,蜗居在那个永远不能安然入梦的别人的城市,在“主流与非主流”、“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阅历,而具有很大的普适性,令很多同病相怜的底层“80后”读者们,阅读后泪流满面。
没有永远不长大的孩子。80后们确实是迷茫过、彷徨过,他们想选择生活,生活却在选择他们。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目前尚未完全成型,所以一切皆有可能。80后们的理想主义的大旗,依旧还在迎风飘扬。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写,“我们不要成为黑色经济的暴发户,不要成为拼爹的政治暴发户,我们希望成为东方新时代的‘开明绅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土壤上,衣食富足、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由此而从容生活、闲庭信步,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传承千古。”
在这个50年代人渐行渐远、60年代人风头正盛、70年代人逐渐掌握话语权、90年代人迎头赶上的时代,作为80年代人,谁来关心他们尴尬的感受呢?余春晖的《暗香初袭人》,从某种意义上在为“80后”立言,道出了他们集体心声。
回归传统,关照现实,为继往开来的“80后”们点赞
余春晖的散文集《暗香初袭人》还有更为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无论是《生于八十年代》等为“80后”立言的文章,还是《湘西北:濒危村庄的记忆》等故土回忆散文,以及《南岳香客》《也谈“放下”》等充满儒道释气息的随笔,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人性关怀的情绪,这也从某种侧面反映了而立之年的“80后”们,精神皈依的某种方向。
在人们的印象中,“80后”是深受港台奢靡文化影响的一代,是网络浮躁的一代,甚至说是没有社会公德、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一代。然而,经过社会阅历和心灵沧桑后的“80后”们,现在也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儒道释的典籍中寻找精神的滋养,回归传统并且关照现实,挑起了继往开来社会的脊梁。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在余春晖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理应作为中国人精神滋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土壤,甚至可以当成一种信仰受到最为广泛的尊重和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不仅仅是忠孝廉节、礼仪廉耻,其实还有很多源自生命关怀的哲学道理,譬如,儒、道、释,可以作为人们为人处理、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然而,上个世纪以来一次次的各种运动,几乎彻底阉割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纽带,使得整个民族都陷入了信仰缺失的尴尬境地。幸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复苏,这几年“国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而立之年的“80后”们,正成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一股重要的潜流。
在近期在长沙召开的《暗香初袭人》发布会上,余春晖曾深情地说:作为80后,趁着我们还年轻、还没有完全定型,趁着我们担起了养育下一代的机缘,我们应该以文学的名义,更好地吸纳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心安,也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心安。“80后”们回归传统的呼喊,令人动容。
正如评论家所说,余春晖的《暗香初袭人》,堪称是一部“八十年代人的精神传记”、“80后‘非主流’作家的风花雪月与精神版图”。从某种意义上,由该书点燃的“80后”群体的“怀旧潮”,确实是值得好好阅读甚至研究的标本。